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汇编(20篇)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汇编(20篇)

目录

    1.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
    2.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2
    3.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8
    4.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4
    5.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0
    6.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6
    7.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41
    8.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47
    9.在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53
    10.在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59
    11.在2023届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64
    12.在XX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70
    13.在XX理工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76
    14.在XX师范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79
    15.在XX师范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83
    16.在XX医科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88
    17.在XX医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3
    18.在XX政法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9
    19.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05
    20.在学院2023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12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银露抚秋实,金风续华章。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994名本科生、6402名硕士研究生、1388名博士研究生,以及全球37个国家的140名留学生,战胜疫情、跨过山海、圆梦华园、开启新程。首先,我谨代表华南理工大学,代表熙春书记,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向陪伴你们的家长、老师和亲友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明天就是教师节,让我们一起,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桃李芬芳!
    遇见你们,巍巍华工,百年恰似芳华,再一次焕发出向上生长的蓬勃力量。在你们中间,物理与光电学院李天择、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叶紫琳、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苏沛杰等61位同学高考物理获得满分,电力学院林思奇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际校区的首届本科毕业生饶文直博集成电路学院,体育学院钟袁皓、曾雯、李梓豪等5位新生即将出征第一届全国学青会。此外,我还要为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何禹辰等10位同学点赞,你们克服身体的不便,展现出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我和学校还要为设计学院黎皓等39位同学祝福,今天是你们的生日,祝你们生日快乐!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你们是华工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华工也是你们最心仪的大学。当梦想与现实交汇,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华工,一定符合对理想大学的诸多想象。
    这是一所百年文脉赓续,生生不息的大学。华工积历史之厚蕴,承红色之血脉,以文化绵亘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救亡图存的觉醒年代,1918年1月,学校最早的办学源头——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成立,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世称“红色甲工”。在烽火连天的战争时期,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前辈先贤仍在辗转办学中坚守教育兴国之火,风雨铸就报国之志。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1952年11月,汇聚7省18所院校的力量,华南工学院正式组建,华南地区教育和学术重镇就此奠定。在春潮涌动的改革岁月,学校打破常规、革故鼎新,融入发展促发展,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行列,成就“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学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全面建成广州国际校区,跃居“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位列2023年全球大学谷歌学术影响力排名内地高校第16位,奏响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乐章。
    这是一所多元兼容发展,向美而行的大学。华工之美,隽永丰盈、宁静致远,高山景行、德厚流光。五山校区古朴苍劲、书香馥郁,中山像、百步梯讲述着一段段前贤创业、后人图强的攀登故事。大学城校区气势宏伟、风光旖旎,文雍广场、仁厚里美育基地见证着学校综合性大学的跨越。广州国际校区中西合璧、浑然天成,图书馆、双创中心展示着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试验田”和“示范区”的豪迈气度。不管是五山校区湖滨路旁的栉栉红楼,还是大学城校区谷围岛上的葱葱绿荫,抑或是国际校区蜿蜒水带上的座座廊桥,当你们用脚步去丈量时,一定能领略到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的魅力,体悟到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精彩。
    这是一所挺立时代潮头,奋进一流的大学。华工将争创一流注入灵魂,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合作硕果累累、闪耀杏坛。我们自信的是,高分子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2个学科位居US News 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一,5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18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百强;5个学科入围ESI前1‰,13个学科进入ESI前1%;60个专业、61门课程入围“国家队”名单,17个专业迈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一;250余项合作交流项目覆盖30个国家与地区近130所高校。我们开创的是,广州国际校区新工科、全英文教材、国际教师融合、多导师制、书院制、“一站式”学生社区等沉浸式国际化育人环境,探路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新范式。我们自豪的是,学校长期坚持的“创新、创造、创业”的培养理念和模式,孕育出20多位院士、6位将军,超200位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的创始人、掌舵者,7位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在新中国发展征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让学校“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的底色愈加鲜亮。
    历史的足音仍在回响,时代的号角铿锵嘹亮,从此刻起,薪火将由你们接棒,弦歌将由你们传唱。在这里,我和熙春书记一道,送给你们三块成长的“华工基石”,希望你们以“华工人”的全新身份,学习、历练、成长,在未来广阔的天地里飞得更高、行得更远。
    第一,塑造高尚的价值观,夯实“压舱石”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在弥留之际想要再去一次天安门,他望着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突然转头问夫人许鹿希女士:“你说,30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吗?”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28年的邓稼先,绝大多数人直到他去世,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你们、全体中国人民都记得他。邓稼先、钱学森、于敏、郭永怀等23位“两弹一星”元勋,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生为国、无私奉献,他们的名字必将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孟子曾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说苑》提到:“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可见,树立其大、把握其本、遵循其道的价值观对个人、对社会、对人类何其重要!历史向前、时代在变,我们对高尚价值观的追求却是相对稳定的,既是范仲淹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又是顾炎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还是林则徐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既是孙中山们“天下为公”的大道,也是周恩来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更是李保国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还有,岳母在岳飞后背所刺的“精忠报国”,赵一曼给儿子“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绝笔信,无一不体现出高尚的价值观。这些故事之所以被代代传颂,这些人之所以能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贡献,是因为这其中蕴含了或为人民谋幸福,或为民族谋复兴,或为世界谋大同,或为人类谋进步的伟大理想,以及矢志不渝成就事业的伟大奋斗。
    华工人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积累沉淀出的高尚价值观,是滋养我们勇毅向前的不竭源泉。华工人丹心从来系家国。与李大钊并称“南杨北李”的杨匏安、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男主人公原型周文雍、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审计长阮啸仙等“甲工”师生,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翻江倒海卷巨澜,“我以我血荐轩辕”,为早期中国共产党广东党团组织的创建和革命斗争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华工人燃烛至心照后人。“海陆空专家”罗明燏、“士子楷模”冯秉铨、“珠峰测高第一人”陈永龄、“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等名师大家国有召、慷慨行,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和发展空间,筚路蓝缕、耕耘不辍,将品格的光辉体现在对事业、对国家的态度和作为中。华工人顶天立地济苍生。有的在制浆造纸领域守护绿水青山,有的在高端装备领域打破行业垄断,有的在生物医学领域推进健康中国,有的在高压输电领域攻克世界难题,有的在重大工程领域书写建筑华章,有的在柔性显示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有的在海底管缆领域保证安全稳定,有的在人工智能领域赋能美好生活。他们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智慧融入科学探索中,用执着的行动彰显华工人的家国情怀。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令人揪心的全球贫困问题治理了吗?国破家亡的局部战争消减了吗?痛苦致命的重大疾病攻克了吗?随时发生的自然灾害破解了吗?危害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变了吗?突发的宇宙灾害和可能的外星侵入能够应对吗?同学们,你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你们无需太多困惑与迷茫,也没有理由“躺平”和“摆烂”,需要的是志同道合、互帮互助、共克时艰,需要的是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创新求索。你们要想人生不虚度,要想远离狗苟蝇营,要想变所谓的“内卷”为共同奋斗的幸福,就要做有价值的事情,做令人感动的事情,既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就要一以贯之践行高尚价值观,不管风吹浪打,无惧乱云飞渡,将小我融于大我,成就光明人生,铸就美好社会。
    第二,练就过硬的真本领,擦亮“磨刀石”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少年时,他读书“像一头牛闯进了菜园子,嚼个不停”;青年时,即使在繁华马路旁、昏暗路灯下,他也会读书;战争年代,他在行军休整时仍不忘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无处不放书、无处不读书、无事不问书。毛泽东用一生的读书实践,成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榜样。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诸葛亮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在告诉我们读书有益、学贵有恒。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学真知、求真理、悟真谛,才能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你们可以置身华工先进、开放、共享的图书馆、实验室、智慧课堂、学术基地,与优秀教师交流星辰大海的征途。你们可以学习他们如何将防污、焊接技术应用于深邃海洋,如何将星载天线应用到国产卫星,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如何运用防腐蚀技术护航“大国重器”,学习如何为废旧混凝土的高效循环开辟新路,学习如何利用功能性肽造福百姓健康,也可以学习如何将关联设计思想体现于建筑作品,如何将一张薄“纸”应用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系统。要学习的事很多,近年来,学校老师在基础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多篇文章,你们可以面对面请教他们在最高导电有机材料、MOF催化化学等领域的科学发现过程、科学原理和科学价值。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进而打深打牢专业功底。当然,我更希望,你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最新讲话系列,解决全世界、全人类的问题,更需要你们将专业学习和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开展跨门类、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学校已建设29个国家级、2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正在超常规建设未来软物质前沿科学中心、大湾区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等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将突破学科壁垒和制度藩篱,打造“科研特区”和“人才特区”,我期待你们的加入、你们的贡献。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塑造是大学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早在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又提出培养“研究型的工程师”和“科技型的企业家”。进入新时代,学校启动“新工科F计划”,着力培养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三力”卓越的“三创型”人才。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你们的师兄师姐在全国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创意大赛、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总决赛等一系列大赛中沉着应战、斩获佳绩,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中夺得16金7银的好成绩,而这背后,是全校超8700人次1714项作品的共同参与。非常浓厚的敢闯会创氛围,我相信也一定会吸引你们在“双创”的浪尖上澎湃激昂。
    同学们,我很羡慕你们,因为华工为你们的学习打造了宽广平台,你们在最好的年纪拥有最好的条件来增长知识、练就本领。当然我也提醒你们,大学要快乐,要幸福,但她不是享乐的场所,也不是奋斗的终点,每年总有少数师兄师姐因不顾学习、沉迷玩乐而挂科、结业,甚至肄业。希望你们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好学勤学、乐学善学,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崇尚学术、恪守规范,不断提升能够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材。
    第三,焕发昂扬的精气神,淬炼“金刚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他不仅会游泳、排球、象棋,还会拉小提琴,是大学合唱团成员。广泛的兴趣爱好,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充满了“禾下乘凉”的诗情画意。我们身边的吴硕贤院士是中国建筑界和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不仅造诣精深,而且胸藏文墨,作诗词、写书法,样样精通。
    大学是人生的积累期、储备期。大学生活不止于课堂的学习和课题的探索,你们还可以走向操场、走向舞台、走向田野,在课外活动中充沛活力、充实自我、充盈内心,既“文明其精神”,又“野蛮其体魄”,支撑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身心基础。
    学校高质量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田径、足球、健美操、定向越野等如火如荼,今年上线的道明游泳馆,你们一定要去打个卡、游一游。华工健儿们在高水平赛场上敢打敢拼,包揽了广东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甲组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乙B组奖牌榜和团体总分四项第一,王伟莹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跳水项目获得五个冠军。学校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艺术展演,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已上演13场、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在广州大剧院成功演出,我非常期望你们能加入其中,你们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男主角、女主角。学校全方位、全过程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李莎支教团”的志愿者用青春意气点亮山区孩子的希望,“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逆行”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一大批学子奔赴广东、新疆、广西、云南等地结对帮扶、支教支农,让梦想行走在广袤大地。
    同学们,希望你们爱上一项运动,学会一门乐器,参与一些实践,在体育赛场上强健体魄,在美育舞台上陶冶情操,在劳育课堂中体悟生活。希望你们珍惜点点滴滴的大学生活,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谈一场纯真美好的恋爱,让求学道路收获别样的快乐幸福。
    同学们,五山校区中轴线上立有一座基石,那是刻有“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新校训石。这座基石,象征着华南理工大学的文化观念和育人理念,是意蕴深邃的精神图腾,是无法被岁月冲淡的崇高价值,与你们手上的三块“基石”相互契合、同频共振。希望你们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固基石、定方向、挺脊梁、奋图强,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脚步追光逐梦,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先锋力量,华彩绽放、引领未来!
    最后,感谢并祝福新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顺利!
    谢谢大家!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隆重热烈地举行2023级全体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9215名本科生新同学和6862名研究生新同学,正式成为XX理工大学这座百年学府的新主人。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向呵护你们成长的父母和教导你们成才的老师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同学们,你们克服了新冠疫情、高考改革、学业压力等多重考验,用勤学奋进逐梦青春赛道,用拼搏奉献践行青春担当,交出了一份无愧自己、无愧父母、无愧恩师的青春答卷。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意气风发,你们的到来让本就美丽安静的大学校园更富生机、活力与光彩。我相信,未来你们将在马房山下、水运湖畔放飞青春梦想,成就无悔人生!
    开学前,同学们通过理工智课平台取得了第一个课外学分,相信大家已经对校园有了一个初印象。今天来自三个不同校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首次相聚在一起,在这个特别的场合,作为校长和老师,我想还是先带大家共同领略XX理工之美。
    XX理工之美,美在校园环境。郁郁马房山、悠悠水运湖、葱葱伯乐山,在学校“三区五片”4000余亩的校园里,有古朴雅致的飞马广场、大气恢宏的博学广场,有厚重典雅的校史馆、别有韵味的艺术馆,有鸟语花香的桂竹园、诗意浪漫的梅岭,还有入选“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余家头校区建筑群、承办第7届世界军运会柔道比赛的南湖体育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书山绿谷”南湖图书馆……你们将在大美校园里度过最美的青春年华,收获最美的大学时光。
    XX理工之美,美在底蕴深厚。今年是学校办学125周年,跨越了三个世纪的XX理工大学,传承为国为民的“理工血脉”,形成了群星闪耀的“理工现象”。他们当中,有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有为“三大行业”发展开拓奠基的学术泰斗,有为守护“大国重器”不懈奋斗的院士科学家。在这些有着大格局、大情怀、大学问的“大先生”的精神指引下,一批批“XX理工人”勇当先锋、孜孜前行。近年来,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最美大学生”等优秀师生代表,一代又一代“XX理工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彰显了“理工担当”。让我觉得特别自豪的是,学校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再次位列全国第一;在今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学校一等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XX理工之美,美在特色鲜明。办学125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得到中央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立足行业、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学校与“三大行业”相互支撑、相互成就,共同打造了共融共兴的合作典范。学校在办学125周年之际举办“数字赋能·智引未来”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共同探索数字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如今,你们也将在未来学习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航海博物馆、数字天象馆、汽车文化广场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学校的行业特色之美。
    XX理工之美,美在示范引领。进入新时代,学校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同学们打造了“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新型学习场景。课堂内,理工智课平台上线1900余门数字化课程;跨域连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汇聚丰富的校外高水平课程资源;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力打造“双空间”场域;与行业企业联合打造“无边界”课堂。课堂外,数字图书馆全年365天24小时为读者提供服务,教育数字化体验与服务中心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今年6月,学校成功承办了教育部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在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实现了理论和实践双引领。同学们,一个更智慧、更高效、更便捷的元宇宙校园正在加速建设中,相信你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在学校为你们提供的智能教育环境中,从容成长、蓬勃绽放,把更多的理想变为现实。
    同学们,新的人生征程已经启航,唯有珍惜时光、勤于奋斗,才能在有限的求学岁月中实现青春梦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赢得广阔前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跑出“加速度”。今天的开学第一堂课上,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进入大学之后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是解决“为什么学”的动力问题,做到“明方向、定目标、担使命”。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交织,国际格局复杂多变,大国博弈风云激荡。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顶尖科学家、更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卓越工程师、更多具有创新创造精神的优秀企业家……作为最年轻的“XX理工人”,你们应该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将家国情怀融入个人理想追求,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激发学习使命,杜绝“躺平”“佛系”和虚度光阴,早日成长为引领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三领人才”。
    二是解决“学什么”的内涵问题,做到“塑价值、求真知、强能力”。大学是你们的“黄金成长时期”,更是你们的“百炼成钢之地”。学校构建了“价值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卓越的综合能力。你们要坚持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你们要学好数理基础、专业基础,夯实“科学大厦的知识地基”;你们要锤炼创新意识、协作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跨界融合能力、计算思维、绿色技能等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提升成为“创造未来的卓越人才”。?
    三是解决“怎么学”的方法问题,做到“善自主、重实践、无边界”。中学时代你们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被动学习,进入大学之后,被动的学习将会消失。在XX理工,你们要“自主学”,没有人再替你们把每时每刻干什么安排好,学校为你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途径和智能的学习环境,你们要尽快适应并融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3S”模式;在XX理工,你们要“做中学”,学校为你们提供未来学习中心等沉浸式具身学习的全新体验,为你们提供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科研机会,为你们提供全国最高水平的创新舞台,为你们提供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的实践平台,你们要自觉地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尤其是研究生同学们,要坚持“四个面向”,要学会“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在XX理工,你们要“跨界学”,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MOOC、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形式,打破知识体系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书院、创新创业园、现代产业学院、异地研究院等创新学习场景中,开展基于任务驱动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将成为你们的“新常态”。
    新征程上,XX理工大学面向数字时代浪潮的到来,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聚焦培养“三领人才”,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你们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学校面向数字时代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要求,部署实施了“5·30”行动计划,重构新标准、注入新动能、打造新模式,将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学生能力标准、新的课程考核标准,实施本研一体化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通过开设微专业、建设襄阳示范区、海南研究院等强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培养,全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互联、开放、共享、个性”的教育新生态。作为XX理工大学的新主人,同学们要把握变革之局、延续创新之力,以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引领时代、敢于创造奇迹的奋斗精神,争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青春如百卉之萌芽,利刃之新发,应该要有矢志报国的志气、昂扬向上的朝气和敢为人先的锐气。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希望你们紧握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学思践悟、奋发有为中度过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你们这代人应有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同学们选择了XX理工大学,祝愿你们在XX理工学有所成、梦想成真!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23级同学们、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木叶动秋声,层林染南山。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欢迎2126名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新同学加入西美大家庭,成为一名西美人。首先,我代表学院,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祝贺!向一路指引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和师长,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两天,在温情的迎新现场,我看到了同学们对人生理想的期盼和对未来艺术的无限憧憬。同学们报到时的欢快,与我们这座矗立于滈河之畔的艺术殿堂遥相呼应,自由曲线、逐层缩减的建筑造型,呼应原始场地高差及坑坎形态,掩映于乡野山林之中的建筑主体,呈现了静谧悠然的校园景观,是对美与艺术的完美诠释。从步入校园的第一天,大家就开始了对美与艺术的追求,思考如何描绘自己成长成才的画卷,书写自己艺术人生起步的篇章。对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这将是每一个西美人一生思考和诠释的问题。今天,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三年、四年、五年之后,甚至是更远的将来,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未来青年艺术家,都能描绘出一幅壮美画卷!
    XX美术学院是一所从共和国晨曦中走来,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中国高等艺术学府。我们坚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针,继承延安精神、鲁艺精神,弘美厚德、借古开今,充分发挥红色革命基因和艰苦创业传统,跨过筚路蓝缕的74年厚重历史,为铺就“美术救国、美术兴国、美术强国”之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74年来,这里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刘蒙天、石鲁、武德祖、马改户、李习勤、刘文西等为代表的杰出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培养出以王子武、杨力舟、崔振宽、苗重安、王有政、郭全忠、王西京、杨晓阳、王胜利、郭线庐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美术人才。这是XX美院74年的深厚底蕴,也是我们有信心将你们培养成才的底气所在。
    2021年,学院正式提出了“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所谓“名生”,就是指著名的、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生。希望同学们都要牢固树立名生意识,人人争当名生。未来在西美学习期间,大家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认清形势,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审视自我,以更加前瞻的思维追求卓越,构建以美育美的宏阔格局,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助力新时代中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学们,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置身于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发展坐标,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当前,学院正处于全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美术学院,打造新时代西部美术高峰的关键时期。与西美相遇,恰如其时!你们在西美踏上人生的新征程,毫无疑问是幸运的,拥有了实现艺术理想的源头。众多德艺双馨、伫立高峰的名家、名师,数万件馆藏名作,是滋养西美人精神的宝库,是我们取之不竭,蕴藏着神奇而灵动艺术资源的智囊。在未来,他们将伴随你们一路同行。
    一所美院,要成为“名校”,不仅得益于“名家”的不朽“名作”,收获于“名师”的春风化雨,还需“名家”引领英才,“名师”教化“名生”,“名生”回报社会。
    同学们,步入新时代,面对中国美术、美育发展呈现出的新图景,如何成为有能力、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美术英才?如何通过美育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如何用名作打造中国美术高峰,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实施,引领国家美术发展?如何坚守、如何传播,如何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贡献?这是每一名西美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名西美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
    借此机会,作为大家的学长,我想结合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谈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在崇德尚艺中认识“美”。美是什么?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对美的本质都有不同的观点。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王阳明说:“美在吾心。”同学们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要成为“名生”,第一关就是要认识美。如何认识美?要将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在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的过程中认识美。“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德”字永远是排在首位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家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准、道德品行是根本。同学们要德艺双修,“欲从艺,先立德”,提升创作的思想性,用作品弘扬真善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要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打磨创作技艺,持续不断地学习,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用好图书馆和体育馆,以及美院特有的美术馆和美术博物馆,主动靠近艺术品,用心去揣摩,不断提高审美素养。正如我们的老院长刘文西先生,直到耄耋之年身患重病时仍不忘学习,坚持每年去陕北采风,从现实生活中认识美,在艺术创作中提升“人民”的审美情趣。希望同学们向前辈们学习,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深入人民,认识“国之大美”、生活之美,创作出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传世佳作,真正以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奉献人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二是在服务社会中追求“美”。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除了彰显国家硬实力的“卡脖子”技术外,隐性的文化软实力也同样重要。增强文化自信,西美责无旁贷!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成果。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美育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雁塔校区正门背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几个大字,彰显了学院始终坚持的艺术为人民、为民族创作的红色传统,把西美发展新格局呈现给社会,把西美发展新成果奉献给人民。2021年,“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时空留痕–无界西美”毕业季系列活动展演与城市美育深度融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民生网)、央广网、中国网等 4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对我院2023年毕业季相关展演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全媒体宣传报道,社会引领力、贡献力、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学院完成了峰会会标设计、中国-中亚友谊林及周边景观设计、青少年志愿者服装设计、国宴餐台丝路驼队形象展陈设计等,彰显了西美的责任与担当。西美的这份责任与担当,西美的这份理想和情怀,需要有人传承和接力。今天入学的全体新同学,正是西美事业的传承者和接棒人。
    三是在守正创新中创造“美”。***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今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辟文艺新境界。我们及时恢复了工艺美术系,成立了跨媒体艺术系,就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同学们,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西美坐落于古城XX,拥有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丰厚历史遗存和民间文化瑰宝,充分调动着艺术触觉,并促使我们用世界的、中国的、西北的、陕西的、XX的、西美的历史美、自然美、人文美、作品美启迪心智、增进技艺,获取更高水平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美,学习艺术就是为了学会创造美,将艺术与国家、与社会相融通,从而凝聚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创造美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正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不断从时代脉搏中感悟艺术脉动,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同学们,军训正式拉开了你们的大学帷幕,希望大家在12天的军训中能够有始有终、坚持到底、有所成长,同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不懈努力的精神,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心怀家国、创作为民,是西美的文化底色和精神气质,是西美最值得珍视的红色基因。一代代西美人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抒情、为社会立言。时代的发展需要艺术,中国艺术的繁荣寄希望于有理想、有抱负、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未来的艺术人才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安身立命,在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艺术实践中施展才华,在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织交融中作出贡献。我们必须争做国家形象的塑造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艺术融合的引领者,不负新时代、不负人民、不负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我代表商学院,向754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加入中南大学商学院的大家庭!
    此时此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场双向奔赴已然开始。我由衷地祝福大家,在追求卓越、赋能成长的商学院,开启令人憧憬的青春之旅,书写引人入胜的青春华章。
    现在我站在这里,看到大家的脸上都青春洋溢,每个人的眼里都闪耀光芒,内心就充满了激动。我想说:青春真好,青春万岁!
    你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多么希望大家在中南大学商学院,执奋进之笔谱写一段华丽的青春史诗,都能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人,无愧于祖国的优秀大学生。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每一位老师的梦想和最高兴的事情,我们爱你们!
    我很喜欢“追”的这种状态,它与我们青年学子的昂扬风貌十分契合,也与学院争创一流的精神恰相呼应。所以,今天我就以追光、追梦、追风的主题,寄语商院的青年们。
    一是希望同学们守正追光,臻至正大光明。
    守正才能更好坚定方向、升华自我、绽放光芒。
    要守望正道之光。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越是置身风云激荡之中,越需要有拨云见日的能力;越是身处复杂的变局之下,越需要抱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当代青年必须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什么是正道?在我看来,爱国就是正道;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就是走正道;坚守人类正义和道德法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美好,就是我们追寻的正道之光!
    同学们, 你们会守望正道之光,始终正道直行吗?
    要守住正气之光。天地之间有浩然正气,肉体凡胎的人只有充盈刚正之气、清正之气、纯正之气,才能变得强大;只有闪耀正气之光,一个人才能像一支队伍。大学正是让青年变得正气充盈、光芒璀璨的关键时期,而与此同时,电脑、手机上那些让人停不下来的“快乐”,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低成本、大范围地复制传播,大量“黑流量”正在吞噬正义感,你的意志、锐气和锋芒可能正被消磨。这就更需要大家善于抵制,敢于亮剑,厚德、正心、致良知,守住“三观”之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壮大堂堂正正的人格力量,厚植清心自守的人格精神,胸怀正气,行事正当,让自己追寻光、成为光!
    同学们,在中南大学商学院发出耀眼的光,你们准备好了吗?
    要守护文化之光。有一首歌叫《中国话》,这首歌里唱到: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纵观历史长河和世界文明发展,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经久不衰,世代传承、生机勃勃,在世界文明史上光芒夺目。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文化最美是中华。青年是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力军,当好中华优秀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让中华文明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大家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寻找力量,并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绽放文化之光!
    二是希望同学们创新追梦,追出日进日新。
    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引领未来、实现梦想。
    要追科技强国之梦。华为人面对被他人“卡脖子”的困境,怀着“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的信念,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勇于创新、锐意突破,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令我尤为敬佩。我在华为人身上看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艰险越向前”和“不走寻常路”“勇做拓荒牛”的可贵精气神。***总书记指出“创新决胜未来”,只有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逐梦科技蓝海,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同学们,记得我们当年是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要为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
    去开辟新赛道、探索新疆域,你们能行!
    要以融合创新逐梦。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智能制造、绿色科技等奔涌而来,人类生活正在发生巨变。时代要淘汰谁,从来不会打招呼,在人生这场学习之旅,唯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融会贯通、开拓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才能追赶、适应甚至领跑时代!大学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是好奇心、探索欲、思考力旺盛的时期,同学们要把握融合创新这个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学科的融合中丰富认知体系,在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中催生颠覆性技术,在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中促进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南大学商学院秉持“融理工精髓,创商学新知,培养厚德守信、敢为人先的商界精英”的理念,促进各学科交叉融通,鼓励学生跨界发展,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相信你们都能在这里引爆创新力,增强领跑力,激荡决胜力!
    同学们,到中流击水,以融合创新为桨,乘国家富强之风,破世界变局之浪!
    三是希望同学们畅意追风,展现意气风发。
    “苍龙遥逐日,紫燕迥追风。”青春意味着澎湃动能、无限可能。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所以我说:青春最富朝气,青年就当追风!
    要拥抱品味经典的畅意。最是书香润泽心。欣赏经典是人生乐事,畅游经典是灵魂的安放与升华。不读几百本经典之书,大学难免读了个“寂寞”。同学们,在商学院这片学习的乐土,在优雅的环境中,你们一定会有“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感受,一定会在美妙音乐中成为“心灵舞者”,在品味经典、勤学善思中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愿你们都能感受走出自我狭小、领略世界浩瀚的畅意之风!
    要拥抱挑战自我的畅意。很多人自认平凡,所以自甘平庸。同学们,不经奋斗,永远不会知道人生有多美;放弃挑战,永远不会知道潜能有多大,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所以面对生活,请不要随便、消极、敷衍;面对自己,请不要躺在眼前的安逸区中无所事事;面对未来,请不要向所谓的“命运”低头。
    愿你们都能感受走出舒适区、绽放新自我的畅意之风!
    要拥抱劳动健身的畅意。大学里有两个馆应该经常去,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体育馆;有两件事应当每天做,一件是读书,一件是劳动。体育彰显活力,运动有益健康,劳动创造未来。同学们,商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阳光、自信、勤劳、健康,为驰骋人生路装上了持久强劲的引擎。我们爱你们踏实劳动、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模样!
    愿你们都能感受向前飞奔、自由飞舞、青春飞扬的畅意之风!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同学们,在商学院这片精神、思想、文化的高地,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请你们记住,中南大学商学院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冷漠的自我主义者,希望你们先满脑袋、后满口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努力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仁爱之心的高层次人才,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卓越人才。
    同学们,上了大学并不代表一劳永逸,人生很贵,请别浪费。希望大家在主动规划中减少盲目,在脚踏实地中摆脱浮躁,在大胆创新中告别守旧,在抓紧行动中抵制拖延,在文明知礼中拒绝粗俗,在劳动健身中远离疾病,把一天当做两天用,让优秀、勤奋、文明成为习惯,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人格健全、气度高远、情趣高雅、气质高贵的人。让世界看到中南大学商学院的光。
    同学们,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中南大学商学院,将与你们一同成长进步,也将为你们的成长成才全力以赴!
    让我们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努力追求中,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新加入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家庭的1199名本科生、445名硕士研究生和18名博士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一路陪伴、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和师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你们经历了疫情和高考的双重考验,求学生涯殊为不易,你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如愿来到哈体求学,感谢你们信任哈体、选择哈体。哈体因为你们的到来,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展现着蓬勃生机。我欣赏了你们在“你好,哈体”活动中的很多优秀作品,记住了赵志伟、宋春程、冯琳晶、张钰晨等新同学的名字,我为你们热爱哈体而欣慰,为你们的优异表现而喝彩!
    同学们,来到哈体首先要读懂哈体。爱党爱国是哈体的基因,兴体强体是哈体的使命。1956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汇聚在“哈尔滨体育学校”,立志“为培养冬奥冠军而努力奋斗”!从那时起,矢志报国的红色基因就深深镌刻在哈体人的理想和信仰之中,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从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到新时代迈向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哈体始终承担着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崇高使命。特别是在北京冬奥会上,哈体人全力投入,倾情奉献,为冬奥会的3金2铜,冬残奥会的12金6银10铜贡献了非凡的哈体力量,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荣获“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的高校。目前,学校正在为全力备战2025年亚冬会和2026年米兰冬奥会努力工作着。
    立德树人是哈体的担当,拼搏奋斗是哈体的风骨。在67年的办学历程中,哈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远大理想、学业精深、脚踏实地、报效国家的新时代体育人才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了以罗致焕、王金玉、申雪、赵宏博、许秀娟、张义威、范可新、刘秋红、韩聪、隋文静、金博洋、张雨婷、高亭宇等一大批冠军运动员为代表的优秀学子,他们或鞠躬尽瘁,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或深耕教研,成为冰雪项目教学和研究的专家、教练;或勇往直前,在竞技场上为国家荣誉拼搏。还有许许多多的哈体校友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耕耘坚守、勤勉奉献,彰显着磅礴的哈体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哈体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崇德尚勇、求知躬行”的校训精神,牢记厚德载物、攻坚克难、知无止境、行实必远的校训内涵,向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冰雪特色体育强校目标奋力前行。
    同学们,你们作为走进新时代的哈体新主人,将书写哈体的新辉煌与新骄傲。***总书记说,“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02年出生的邵茹鹏,常年与凿子、刨子、画线器等工具打交道,在毫厘之间磨砺匠心,成就了一代“大国工匠”,获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冠军,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项目上零的突破。他说:“倘若我的经历能让更多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我会很骄傲。”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生、2001年出生的刘羲檬,带着妈妈上大学的故事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由于母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生活无法自理,她3岁起就照顾母亲,不仅带着母亲上大学,还品学兼优。毕业后,她又带着母亲到黑龙江省鸡东县支教。她说:“要将自己的所思所学应用到乡村教育的实践中去。”这两位与你们同龄的“00后”用勇气和行动书写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大国重器”北斗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研究者李敏和超级计算机研发者甘霖均表示,已把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志向融入血脉中。中国五四奖章集体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问天舱机械臂团队共有81人,平均年龄33岁,团队成员几乎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经过“十年磨一剑”,解决了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圆满完成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科学载荷照料等多项任务。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轮椅冰壶队主教练、我校教师岳清爽,指导中国轮椅冰壶队蝉联2018年平昌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3年世界锦标赛冠军。她说“我愿意为国家的体育事业燃烧青春,拼一个无怨无悔!”我们发现,这些年轻的榜样,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拥有家国情怀,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
    同学们,你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好青年。冬季奥林匹克学院2020级巴音塔娜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竞赛成绩突出,光荣当选为全国团十九大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总书记的教诲。她表示,哈尔滨体育学院成就了我人生梦想,在今后的体育生涯中,我会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为我国冰雪体育事业奋斗一生。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毕业生林思博同学,在校期间不断追求创新,学业成果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家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毕业后,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不仅让创新项目落地生金,还吸纳了我校很多毕业生在其公司就业创业。今年,他又带领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五名同学搞创新,再次获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运动训练专业武越婷同学,本科期间品学兼优,竞赛成绩优异,硕士期间刻苦钻研,发表6篇SCI。今年,她不负众望地考取了我校的博士研究生,成为高层次体育人才。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6点期望: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那么,作为新时代体育大学的学生,我们要如何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度过一个无悔的人生呢?希望同学们心怀“国之大者”,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做新时代中国好青年。
    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校友中国第一位世界速滑冠军罗致焕,为冰雪运动拼搏奋斗了60年。他那个年代训练十分艰苦,没有护具、没有取暖,但哪里有冰,哪里就有罗致焕。经过刻苦训练,终于在22岁时勇夺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1500米冠军。当81岁的罗老以北京冬奥会第一棒火炬手身份亮相时,他动情地亲吻了火炬,爱国奉献的真情流露成为这届冬奥会的经典镜头之一。罗老身上体现的就是中华体育精神。在哈体,同学们会通过思政课堂、新媒体平台、志愿服务等多种途径认识、理解、亲身感受中华体育精神。同学们要善于从中华体育精神中汲取道德滋养,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血脉,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我们的校园!
    继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的青年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更全面的保障支持和更多的出彩机会。在哈体,同学们会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聆听世界冠军的授课和体育专家的学术报告,参与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个机会,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升人文素养,努力提高竞技水平,在学习中增长见闻、开阔眼界、锤炼品格,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距离2035年还有12年,正是同学们学成毕业报效祖国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作为体育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做竞技体育的引领者,群众体育的指导者,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传播者,体育科技创新的实践者,新时代追求梦想的奋斗者。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即使有困难、有挫折也要永不气馁地坚持下去。同学们要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体育强国的征程中展现奋斗的英姿,勇做走在体育强国建设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亲爱的同学们,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令人向往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旅程会有快乐和惊喜,也会有迷惘和荆棘,希望同学们将青春融入到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毫不畏惧地面对艰难险阻,在担当中历练,在奋斗中成长,在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做新时代中国好青年!
    最后,衷心祝愿新同学们在哈体开创新河、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23级同学们,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万里天空相映照,人间最美是清秋。在这个爽朗秋日里,今天,我们在南湖侧畔、青秀山麓、邕江之滨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又一批意气风发的新青年开启人生新篇章。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向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师长和亲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最美的年华选择了XX经贸,期待你们在经贸创造出自己的美好未来!
    XX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发仞于1951年,几经并校整合,于2004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XX区直机关干部业余大学和XX供销学校合并改制而成,隶属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学校现有青山、明秀、五合(在建)三个校区,还有4个合作办学点,分别是科商高职专业学院、纺织高职专业学院、北海高职专业学院、商业高职专业学院。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秉商崇商、学商精商、为商研商、融商弘商”的办学理念,为XX区域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可以说,学校的发展史是一部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
    学校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XX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0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XX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XX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获得各类荣誉100多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学校一代代师生员工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全校一代代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汗水。未来五年,我们将努力把学校建成行业领先、国内一流、东盟知名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同学们,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广大青年大学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充满无限希望。***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大学时光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同学们朝气蓬勃,拥有无比广阔的成长舞台,如何把握美好宝贵的校园时光,成长为主动作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们初入大学就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同学们开启大学生活新征程之际,作为师长、校长,我想就如何规划大学、规划未来,和大家交流四点想法:
    一、铸梦起航,厚植家国情怀
    “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这是***总书记对青年的真切寄语。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同学们,往昔不可追,未来犹可期。我们不论出身,不论贫富,不论你们从哪里来,而是你们要往何处去。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又胸怀家国,勇于担当又躬身力行,自觉将青春“小我”融入强国“大我”,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与国家的建设紧密相连。
    二、勤学砺能,练就扎实本领
    从高中或中职到大学,可能有些同学会说“可以歇一歇了,不用那么累了。”但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同学们,大学不是休息的驿站,而是更加勤奋学习的开始。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希望你们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希望你们要充分学习一个领域,把专业基础打牢,让自己充分体验攀登知识的乐趣;希望你们要增加几项课外兴趣,发展一些沉浸式的正向爱好,如运动、烹饪、书法、演唱等,让自己充分感受热爱纯粹的快乐;希望你们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尽可能去参加一些学生组织、社会实践工作、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累积经验、打造履历的亮点。
    同学们,从此刻行动起来吧!不要总说着以后,不要总沉迷游戏,不要总拖到明天,如果缺乏有力的执行,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任何人都不会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勤学苦练、躬身实践,才能走稳走实,走深走远。
    大学中的每一寸光阴都不应该被虚度,希望同学们把握住当下的分分秒秒,以饱满的热情、踏实的作风、负责的态度过好无数个“今天”,生活自会给你精彩,成功自会随你而来。刚才我们为今年获得区赛、国赛的团队代表颁了奖,发言的教师代表、商贸管理学院李婷副教授去年带领团队夺得《市场营销技能》赛项国赛一等奖,这足以说明,在座的2023级新同学,只要我们努力,也可以问鼎金牌。
    三、磨炼意志,培养抗挫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梦的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顺风、一蹴而就。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这样的经历能够让青年人更加自信和有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同学们,在你焦虑时,不妨运动;孤独时,不妨思考;迷茫时,不妨阅读。
    刚才在校生代表、文化旅游学院2022级陈叶荣同学发言时说的一句话特别好,“坚持的定义很简单,在别人支撑不住的时候你能再坚持一秒。”别人坚持不住时,我们再坚持一年,再坚持三年。当遭遇挫折时,希望大家从挫折中启迪人生,使逆境成为人生财富,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在每一次困难和挑战中磨炼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
    四、诚信友爱,涵养豁达胸襟
    同学们在大学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做到关爱自己、欣赏他人,培养有容乃大、豁达开朗的胸襟,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
    关爱自己是善待自己的开始,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与自己和谐相处;欣赏他人是积极情感的链接,在班级中多团结同学,在宿舍中多关爱舍友,在家庭中多关心家人,在工作中多帮助同学,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做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青年大学生。
    鹰击长空万里阔,恰是同学少年时。亲爱的同学们,人生的新篇章已经展开,大学时光已然开启,请点亮你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让它启航,让它丰满,让它绽放,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奋斗的青春在激情拼搏中焕发光彩!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23级同学们,各位领导、老师们,线上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伴随着5002名新同学的到来,“七十岁”的水院因为你们越发朝气蓬勃、青春悦动。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培养你们的父母、师长和关心你们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今年是翘首以盼的杭州亚运年,学校近千同学成为亚运志愿者和开幕式观礼代表,我们将和各国运动员一起感受“心心相融@未来”;今年还是南浔校区跨入“万人校园”的里程碑之年,标志着学校和南浔区又一个合作共建目标圆满落地;当然最与众不同的是,与各位同学相遇在建校70周年之时,“继往开来、溯往启新”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联结,我们都对一个新的开始充满了期待。
    对同学们而言,初入大学是全新的开始,每个人都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过去的成功、喜悦、荣耀,曾经的遗憾、失落、彷徨,都不再是我们追逐未来的枷锁和负累。因为大学赋予了每个人更多的自由、更大的空间、更好的机会——去追求你们的热爱、学业、事业、爱情……面对未来无数的可能性,我有很多话想说,在这里我给大家添“三把力”,希望大家的梦想都能在努力之下落地生根。
    第一把力:坚守文化自信,激发原动力
    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话: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有回报才去做,而是因为“做”本身就是回报——这就是原动力的价值。每个水院人身上的原动力,都来自于对水院文化的充分自信和传承,因为我们是如此“了不起”:
    我们有了不起的办学使命。学校诞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全国四大水校之一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肩负为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70年来学校始终不改“水利报国”初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绿水青山间的追梦人”,远到西藏的高原水库、大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更有遍布浙江大地的水利工程,水院校友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我们有了不起的创始校长。首任校长王士英同志,15岁入党参加革命,是与枪林弹雨、生死危机相伴的“逆行者”——从办救国会、打鬼子,到南下浙江、主政地方,直至1953年转任校长举办杭州水力发电学校。他顾全大局、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浸润影响了我们一代代水院人。说来也是缘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就在杭州水力发电学校的旧址,而王校长是时任杭电党委书记,也是我特别尊敬的职场引路人,先生风骨我更是铭记在心,并深深影响了我。
    我们有了不起的精神传承。70年来,学校七易校名、七易校址,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形容亦不为过。但是老一辈水院人越是艰险挑战,越是百折不挠,一路从旧厂房里重建的学校,一直走到了今天一校两区、环境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这一路,支撑着水院人砥砺奋进的,不是学校初建时的骄傲光环,更没有丰厚的奖金报酬,而是弦歌不辍、赓续不断的水院精神。
    第二把力: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意志力
    理想,是***总书记寄语青年时一以贯之的关键词。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人生才有航向,青春才有持久向上的力量。
    同学们要在大我蓝图中定位小我坐标。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思考为何而求学,仅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一份职业?我希望同学们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今年夏天,我远赴新疆谈合作,也走访了浙江多个水利部门和相关企业,无论是广袤而干旱的新疆,还是青山绿水的浙江,无不让我深切感受到水利事业无比重要,水院学子大有可为!所以啊,同学们要以更大的担当,在家国民族事业的蓝图中找准个人发展坐标。就像来自新疆阿克苏的两位新同学,“双胞胎”兄弟——李如浩和李如瀚,一个学水利、一个学电气,我希望,同时也坚信他们和所有水分子一定能学有所成,为家乡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同学们要在直面挑战中坚定人生目标。大学是鼓励创新、开放包容的地方,大家要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不惧失败。比如想获得学业好成绩,但不如人意;想参加竞赛拿大奖,却没通过校级选拔;想创业当老板,朋友们却不看好你;当然,你也可能在鼓起勇气表白之后,只收到一句委婉的回答“你是个好人”……这时候,我们不能做“躺不平、卷不赢”的45度青年,而要把“45度”重塑为全力冲刺的奋进姿态,让每一处伤痕都成为自己的勋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美西方制裁打压,华为Mate60Pro横空出世、“麒麟”涅槃,一夜之间全网感慨“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咱们学长的“Cyber-Robot”智能车队,在一次次算法出错、通信出错的试错中突破难关,一举夺得国家级奖项,刷新了历史。当面对挫折与挑战,请坚信“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同学们要在务实奋进中收获精彩大学。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脚踏实地。今年夏天,《长安三万里》的高适出圈了,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浪漫不同,他50岁出仕,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唯有步步行”的状态,成为多数人的写照,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还需要脚踏实地。你们的学长中,有从贫困山区走出成为优秀博士的全国自强之星,有克服先天性肢体障碍成为学校5000米纪录保持者的魅力之星,更有守望绿水青山、共护美丽河湖的“河小二”志愿者们,他们都在用务实奋进为梦想注脚。谋大事从小事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大家定会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第三把力:坚持全面发展,提升竞争力
    同学们要在实践中深耕专业素养。大学相比于中学的学习,应该有一种蜕变。专业学习强调扎实的基础,更要有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实践创新和思辨拓展的能力。希望同学们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要珍惜每一个实践的机会;不仅要在校园内努力学习,还须积极走向社会走进企业;不仅完成好规定动作,更要珍惜每一次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和能力拓展的自选机会;不仅善于学习前人的知识,也要学会质疑和批判,勇于亮出自己的思考。
    同学们要在自律中修炼学习能力。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从ChatGPT到***IGC,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迭代更新这个世界。网上有句话我很认同“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摸得到世界的脚后跟”。希望大家提高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唯此才能让我们拥有对变化、趋势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有能力来应对世界飞速的变化,跨过时代的鸿沟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同学们要在阅读中涵养人文情怀。这是我为我们这样一所典型的工科大学量身定制的一个要求。杨绛先生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每一本书都是作家用一辈子或者几十年的阅历和思考成就的,而我们只要用几天或几周就能进入一次别人的生活、感受一次别人的经历、多收获一次人生阅历,这是何等幸福啊。读书让我们内心不断丰盈,灵魂更加有趣,生活更加从容。学校有一流的图书馆,借今天的机会,我想请大家一起立个Flag——每人每月至少借阅一本书。在明年读书节的时候,请图书馆的老师记得拉出借阅排行榜,我会在读书节上亲自给借阅量“遥遥领先”的同学颁奖!
    同学们,相遇七秩,共赴山海!
    一入水院门,一生水院人,学校用70年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力量,未来是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都能在大学生活中传承水院精神,激发原动力、强化意志力、提升竞争力,驾驭人生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起为跨越70年的水院故事——续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以神圣而庄重的仪式共同见证你们在城市学院开启求知问学的新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2023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精心养育你们的家长和一路陪伴你们成长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你们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这注定你们的未来要与城市学院奋斗目标相向而行,你们的人生也与城市学院的光荣和使命紧紧相连。城市学院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你们手中,期待同学们紧跟时代步伐、焕发蓬勃朝气、铭记城院人的奋进传统,在新时代展现新风貌、以新作为展现新担当。
    大连海蓝天阔,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积淀、百余年的匠心营造,铸就了这座美丽城市的独特韵味。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根置在这风光秀丽的浪漫之都,书写着与大连相映生辉的时代篇章。学院始终坚持“培养一流人才,创办一流学院”的办学宗旨,弘扬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学院精神,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今年5月,学院刚刚度过了20岁的生日。经过20多年的书香积淀,城市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型本科层次高等院校,正在向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迈进。
    20年来,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理念,实施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从2003年建院之初9个专业,发展到今天31个专业。学院两次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建设试点专业6个,辽宁省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1个,近5年新增新工科、新文科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6门,优秀教材3部。近5年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部级项目53项,辽宁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等省级项目105项,大连市社科联等项目31项。
    学院自建院之初就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08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让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去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系统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截止目前,我院学生累计获得校外科技奖项4386多项,其中国家级近600项;累计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8项,累计超过7000余名学生接受了讲座沙龙、创新创业课程、竞赛、学术论文写作、创业实践等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
    学院始终与国家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办学20余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三万名城院学子从这里走向社会,足迹遍布海内外,供职各行各业。他们中既有985高校教师,也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既有造福百姓的人民公仆、投身产业的业务骨干,也有自主创业的商界精英;既有部队的军官,也有扎根基层投身脱贫攻坚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学院两次获得辽宁省就业先进集体,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五年毕业生平均考研率稳定在12%左右,为省内同类院校之最,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你们作为大学生,学习仍然是第一要务,但大学的学习内涵很深,外延更广,需要你们有怀揣远大梦想的决心,掌握本领学识、打造勇毅开创新局的能力。如何在大学期间夯实人生之基,我有几点思考,供同学们参考:
    我们置身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放眼世界,人类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最新讲话系列。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这不仅赋予了几乎所有学科专业新的内涵,而且改变了知识的传播途径,对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非常态化加剧,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决胜未来成为历史必然,这更加需要当代大学生具备应对变局的眼界和开拓新局的能力。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你们惟一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主动融入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升多元本领和复合学识,在大学中探究科学本质,践行求真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造。
    明确人生方向和目标是当下最重要的核心要务。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存高远是人生航向的明灯,明确的目标会让我们更加清晰自己的发展,就像在大海里的轮船,没有方向是很难前进的。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会有行动的方向和动力。未来你们能否成就梦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是否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志向。城市学院努力为每一位心有梦想的学子提供更好的舞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竭力争取让每位同学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希望同学们能以理想信念为航标、锁定人生航向,厚植家国情怀,坚守初心,勇担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
    行动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最有效途径。目标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明确,但这只是你们走向成功的开始,而实现目标的关键取决于你们的行动。
    清代文学家彭端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蜀国的边境上住着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走一趟,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问道:“你凭什么到那边去呢?”
    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只水瓶、一个钵盂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买船顺江而下,还没有去成。你凭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个富和尚。富和尚听了面有愧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成功并不取决于你们的客观条件,而关键在于你们是否为自己的目标采取行动。
    行动,是引导成功的航标,行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锲而不舍中坚持,在水滴石穿中积累,在持之以恒中厚积薄发。?
    同学们,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大学的价值都要在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类福祉中体现;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勇挑重任,始终将自身前途和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大学生。
    ***总书记在湖南大学考察时曾寄语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上,同学们将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希望你们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总书记对青年人堪当时代大任的期待,将成为引领你们开拓事业的行动指南。
    同学们,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学生为中心是城市学院重要的办学理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和全体教职员工将随时倾听你们的心声、陪伴你们成长。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希望同学们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刻苦钻研,潜心问学,勇攀科学高峰。在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校园里,在新的人生征程上立大志、明大德,肩负责任起航,不负韶华,用奋斗在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书写属于你们每个人的精彩华章!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健康快乐!
    祝全体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在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尊敬的各位来宾:
    青枝漫道凝白露,丹叶几丛染仲秋。
    欢迎2023级同学乘着送爽的秋风到“天外”!
    Welcome to TFSU!
    2023级同学是优秀青年!过去三年,你们经历了疫情的挑战与考验,却始终昂扬向上、勤学笃行,不仅在高考考场交上了优秀答卷,还全面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代表:英语学院马毓聪同学中学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意大利语专业王瀚仪同学作为代表参加了共青团天津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求索荣誉学院周洋赛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奖项,日语学院张桐毓同学获得中泰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特金奖,国际商学院陈虹婷同学荣获天津市“悦读之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宋潇潇同学成为网易云独家音乐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刘婧娴同学在全国创意美术大赛中获奖6项,国际关系学院张鹤缤同学获得专利证书。你们克服了千难万险、跨越了千山万水,抵达“天外”,英语学院排日代·吾拉音同学和国际商学院阿丽米热·麦麦提图尔荪同学更是从4100多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地区而来!在此,我代表校党委周红蕾书记和全校教职工,感谢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选择天外、来到天外! 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天外何其幸也!
    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学校建校六十周年校庆一年倒计时的开始!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六十年来,一代代天外人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开始大学生活之际,我希望广大新生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把青春和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奋力前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忆往昔,薪火相传,近甲子恰是风华正茂
    1964年,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我校主体前身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成立。1974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招收英、日、法、俄、西班牙等专业学生。在我国努力并成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期,学校成立翻译组连续8年承担联合国文件翻译任务,每年完成数十万字,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好评。可以说,学校因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而生!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英语和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汇聚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师学者、一流专家,置身对外开放,率先开展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开展双向文学作品翻译。金隄教授和西方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合著的《论翻译》(On Translation)享誉学界,他也是把被称为“天书”的《尤利西斯》(Ulysses)完整翻译成汉语的第一人。同时,因翻译《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后四十回而被全世界所熟知的闵福德(John Minford)也受聘于我校任教。也是从这个时期起,学校开始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英语专业开展国际贸易等相关课程和业务培训,培养了大批优秀外语人才,前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张秀琴、海关总署前副署长邹志武、美国 bingscentralkitchen总裁杨彬、法国PLD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张国强、励展华博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香港理工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朱志瑜、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白春生等校友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学校紧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人才辈出!
    迈入21世纪,学校紧抓历史机遇,实现重大突破。2002年创建滨海校区,2007年与韩国顺天乡大学合作成立首所孔子学院。2008年学校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重要文献多语种的翻译工作,荣获“中国翻译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年,开始“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任务,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了天外智慧和天外力量。学校培养的优秀校友,活跃在国家外交、外贸、新闻、财经、法务、教育等各条战线,比如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的2009届校友葛云飞,还有在校期间受邀担任“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特邀评委、也是该项赛事举办以来唯一的一位学生评委,后赴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的2015届校友秦士杰等等。可以说,学校因积极参与国家话语体系对外传播而荣登新高地!
    薪火相传育桃李,沧桑砥砺谱华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论生长在哪个年代,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明年学校将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期待大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接续奋斗,创造属于我们2023级天外人的新成就!
    二、看今朝,使命担当,新征程呼唤时代新人
    ***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代呼唤担当,希望大家躬体力行,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需要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新时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对国家和民族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把人生际遇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结起来,在接力赛中跑好我们这一棒,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代新人需要宽广的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系统性思维方式,要求人们用宽广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心态、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看待世界、洞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知微见著,从具体事件中看到其可能产生的全球影响,从而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全球视野的重要性明确地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判断中:“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也就是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全球视野有助于预料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而更加沉着地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作为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具备全球视野,以促进文明交流共建,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新人需要过硬的专业本领。所谓专业本领,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大学本科专业通过课程教育出来的本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科学技术之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只有保持好奇心、博览群书、勇于实践和创新,才能练就过硬本领。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实行“外语+”、“专业+”培养模式,提倡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8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