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41# 原创作者:铁七师二代 张玉梅 铁道兵战友网 2022-09-27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我6岁的那个冬天,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四人从遥远的广西,回祖籍——山东高密,看望姥爷、姥姥、奶奶(爷爷在1944年去世)。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家福
那年,长兄8岁、我6岁、大妹妹4岁、小妹妹2岁。记事后的第一次乘火车,甭提有多高兴了,我们娘五个坐着绿皮火车,开启了漫漫回家乡之路。
那个年代,交通很不发达,也不能购买通票,铁路部门开行的一般都是慢车、短途车、局管内的车。一路上我们要转很多次火车:在柳州转、衡阳转、武汉转、郑州转、徐州转、济南转。
每转一次火车,母亲就要挤在拥挤的售票大厅、挤在乱糟糟的人群里去购买火车票。母亲背上背着的、手上牵着的、还要看住牵不过来的。唉,一个女人家带四个娃出门真不容易啊!
旅途中,有一次对面座位上一位旅客在生吃红萝卜,小小年纪的我们不知道他吃的是啥食物,一个劲盯着他,看他吃得津津有味,他见我们都看着他,友善地给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切了一小块红萝卜。感谢那位好心人,不但让我们吃上了红心萝卜,也让我们第一次见到和认识那种圆型的红心萝卜,至今难忘那透明的红萝卜。
绿皮火车继续一路向北向东摇啊摇,经过5天5夜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回到了高密。到高密时已是傍晚,没有了公交车,小舅舅骑自行车来接的我们,可自行车也带不了我们五人,从火车站到姥姥的家还有十几公里路程呢。
没办法,只能让小舅舅先把老二和老三带回去,母亲背着老四、牵着老大在后面慢慢步行,等待小舅舅来接。还好,他们走着走着,半路上碰见了一位好心的赶马车人,把他们捎回了家。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感谢纯朴、善良、热情的家乡人,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亲情和友情了。
回到了老家,见到了姥爷、姥姥、姨、舅们,那种亲热劲无法用语言形容,特别是那种隔辈亲。
此时,家乡的河水都结了冰,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雪、见冰,那股新鲜感、好奇心油然而生。记不清是谁做了一个小平板四轮车,我们和表姐、弟们在河冰上滑行着、嬉闹着,好一幅童心、童趣、童乐的画卷呈现在眼前,玩得很开心。
在姥姥家住了几日后,我们该回奶奶家看望奶奶、叔叔们了,但姥姥的家与奶奶的家有三公里路呢,也不通汽车,咋办?
姥爷就用他的独轮车推着我们兄妹四人,我们四人分别坐在独轮车的四个角上。
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地上还有厚厚的积雪。对于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我们多少还是有些不习惯的,尽管姥爷用棉被盖着我们,但我们的小脸和小手还是冻的通红,俺的鞋也冻掉了,我一个劲地喊:“姥爷,我的鞋掉啦!”
童年回老家的事一晃50多年过去了,对于一个6岁的孩童,很多事记不清了,但那次回老家的事终生难忘。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科技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先是开通了长途旅客列车“湛江—武昌”、“武昌—青岛”得普快;后来又开通了“青岛—南宁”的普快;现在又开通了“南宁—济南”的动车,还有“青岛、济南—南宁”的飞机。
如今,不管是从广西回山东、还是从山东去广西方便多了,不但缩短了行程,还可以购买直通票、往返票。
我的家乡山东高密,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村村柏油马路、家家户户通了电灯,住房大有改观,由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由小三间变成了大六间、四合院、二层别墅。
老表、堂妹们都开上了汽车,我们回老家再也不用坐自行车、从姥姥家到奶奶家也再不用坐独轮车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编辑:彩云追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