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党派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和政治任务。全面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是新时代民主党派围绕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凝心聚力的重要保障。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具有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是培养和输送各类干部骨干、高端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巩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渠道。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召开2024年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推进会,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推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理解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民主党派是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成员具有学历层次高、能力素质强、影响力大、人员集中的特点和优势。基层组织作为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培养输送各类干部骨干和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加强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意义重大。
(一)巩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中国土壤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各个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发挥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功能。民主党派成员在高校十分集中,高校也因此一直是培养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能够有效凝聚共识,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进行系统性整合,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团结起来,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强化履职尽责,结合自身定位和高校统战特色,为巩固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贡献力量。
(二)夯实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只有加强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才能筑牢思想阵地,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在政治上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和立场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也只有加强组织建设,才能推动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精神,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教书育人等方面承担好政治责任,贡献专业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服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推进高校实现高质量治理。高校治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完善过程中,高校治理现代化也遭遇多重境遇。一方面,在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引进各类人才,使得民主党派成员不断增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诉求不断增多,成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量。加强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和凝聚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共识、利益共识,使其成为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建设“双一流”学校和学科的驱动下,高校之间的竞合关系成为常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激发学校内部活力的关键一招,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环节,但是也可能会触动部分教职工的利益,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民主党派成员作为党外人士,具有重要影响力,是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推动者、参与者,是高校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加强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能够使其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渠道为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
新时代,高校党委对统战工作日益重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改革创新整体向好,民主党派成员在科研创新、教学创新、高校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在“两个大变局”背景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舆论格局出现深度调整,给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带来新挑战。
(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带来新挑战
基层组织是高校民主党派的组织单元,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是影响高校民主党派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亟需校准对标。
一是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基地、科技创新引擎、智库来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成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充分调动政治热情和参政议政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在高校治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贡献力量。
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利益格局调整、新老人才交替、绩效评价改革等都进入新阶段,民主党派成员更多忙于日常的职称职务晋升、教学科研、校园管理等工作事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中政治学习、集体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开展,并且传统的基层组织活动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力。
(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对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
民主党派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加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学术研究与交流、人才引进与培养、民主监督与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党派成员要强化自身的组织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不断适应高校综合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是民主党派组织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领导班子建设要适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当前高校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大多以兼职为主,一般是学术带头人或者教学科研骨干,肩负着教学科研和业务工作双重压力,往往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而且许多基层组织负责人缺乏相关领导工作实践经历,特别是缺乏相关的党务工作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并有序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另一方面,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年轻力量不足,老龄化趋势明显。民主党派对新进教师群体吸引力不足,并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调研显示,高校民主党派30岁以下成员比重较低,这严重影响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能力建设尚未做到全覆盖。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构成多元、来源广泛,包括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而且有职务、职称的区分,基层组织通常对骨干成员、标志性人物的培养力度较大,但还未能形成能力提升的全员覆盖。
(三)数智时代的社会舆论格局给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带来挑战
当前社会进入数智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日益频繁,社会舆论格局发生深刻调整,而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肩负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艰巨任务,责任重大。因此,高校民主党派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尤为重要,但当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文化思想的多元冲击。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数字化、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个体化过程导致的社会文化分化给民主党派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因此,面对当前世界范围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交锋交融,如何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守牢思想政治阵地,在多元中确立主导,这是摆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面前的艰巨任务。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仍需健全。在数智时代,部分基层组织仍停留在通过开会、培训、报告、讲座等传统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很难准确了解和深刻把握成员的思想动态,特别是站在“两个大变局”和“两个结合”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及中国发展阶段的认知仍需加强。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对民主党派成员进行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聚力攻坚,不断汇聚优化新时代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工作合力
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政治工程,是高校党委及其统战部门的重点工作。针对当前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挑战,应深入剖析其问题实质,加强对策研究,切实提高高校民主党派组织建设质量。
(一)突出政治建设,增强组织功能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这也是多党合作的根基所在。因此,高校民主党派要提高政治站位,“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凝聚多党合作的政治意识,在夯实多党合作政治基础上,发挥界别特色、人才智力优势,服务高校内涵式发展大局。
一是提高政党意识。高校民主党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领导班子和全体成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化、长效化建设,鼓励成员参与统战理论、参政党理论、政党制度研究,增强广大成员对党派的政治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调动广大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提升业务能力和思想建设并重的理念,为民主党派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民主党派成员应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高校治理的重要论述,提高理论水平。
三是提高增益决策的过程动能。优化决策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功能,高校民主党派要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供动能。一方面,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参与决策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这是民主党派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增强联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8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