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商发展大会上的演讲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一、新发展格局的三个现象
最近我们看到一些现象,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网络媒体认为,中国最近五年、十年引进的外资是不是比过去十几年前引进的外资要少?现在很多沿海地区,上万人做鞋子、做服装的工厂关门了,厂区周围门可罗雀,是不是外资走了,这些服装厂、轻工机械的各种厂都面临减产和关门?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是我国加入WTO后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那十年间,我们国家平均每年引进外资1200亿美元左右。从2012年到2022年最近这十年,平均每年引进外资大约1400亿美元。2017年到2022年最近的五年,我们每年引进外资实际到账1570亿美元左右,比前十年的要高。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平均每年引进外资大约是1700亿美元。去年,疫情严重,经济上行发展的预期较差,但去年我们国家实际到账外资1800亿美元左右,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一年。
也就是说,尽管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但实际上我国这十年的外资比过去十年要高,这五年比过去五年要高,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大家就要想这是什么道理?
第二个现象是,我们国家的轻工、纺织看起来好像大量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去了,这是不是一个很负面的事?恰恰相反,这是一件好事。
1980年,我国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是以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加上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中国出口产品的70%左右靠劳动密集型,也就是纺织、轻工等,因为它们有竞争优势。
但是最近十多年,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每年出口的产品90%是机电产品、电子产品、装备密集型的产品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轻工纺织在中国的出口总量中只占7%,也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由原来的70%变成了7%,原来占30%的产品现在变成了90%。我国现在的进出口总量是6万亿美元左右,去年出口是3万多亿美元,比2010年的2万亿美元要多得多,在出口总量这么上升的时候,机电产品大幅度上升,当然是好事。轻工纺织只占了10%,这是我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胜劣汰的一个战略性成功案例。
第三个现象,中央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改革开放一直到2012年十八大前的30多年,中国进入了一个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以外循环为主的阶段。202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大约是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万亿元,GDP在120万亿元左右。最近这6年,我国进出口和GDP比重外向度基本保持不变,中国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在这十年里取得了重要成效。
从以上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大市场和内循环、双循环现在出现的几个独特现象,我们说的轻工、纺织好像很困难,但这是主动调节。现在大量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到了东南亚,60%是中国企业去投资产生的结果,以至于中国和东南亚之间RCEP形成自由贸易一体化,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翻了两番左右。这个战略和我们现在的开放发展有关。看起来是问题,实际上是成果。这个成果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政府在建设大市场。
二、中国大市场带来的机遇
再说中国的大市场,第一个基础是我们有14亿人,市场需求大。但人多不一定市场就大,如果人均GDP很低,那么很低的GDP人均×人数,可能总的市场也很小。
1980年,中国人均GDP在200美元左右,遇上当时中国10亿人,加起来大约是2千亿美元,这个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的小国家荷兰,1980年荷兰的GDP大约是2千亿美元,所以我们只是等于荷兰,等于全球的1%,没有人说中国是世界级的大市场。但是近十年来,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世界第一,工业制造产值世界第一,人均GDP不断接近甚至超过全球的人均值,当你的人均值超过全球的人均值,你又有世界最多的人,你当然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只会越长越大,因为我们发展得相对快一点。这个大市场会带来以下好处:
第一,大市场能吸引全世界的企业。因为市场足够大,每年进口都要几万亿美元,再加上有几千亿美元的服务进口,货物进口现在3万亿美元左右,服务进口5千亿美元左右,十年大约就是35万亿美元,所以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
第二,大市场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过去中国制造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而大市场会从六个方面降低制造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科技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市场开拓成本、人工成本。中国这6个制造成本的下降,使得最近十几年,只要是中国发明创造的产品一旦推销到世界,成本就会比世界同类产品低30%到50%。比如,2000年,盾构机在全球市场上1亿多美元一台,当时全球盾构机60%卖给中国,因为中国在大量建地铁,到了2012年,中国自己就能造出盾构机来,而且能够卖到世界上去,2012年以后,盾构机就从1亿多美元降到了7百万美元前后。
三、“销地产”和“产地销”
在中国大市场的带动下,跨国公司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逻辑突出体现在销地产、产地销两个方面。
第一个叫销地产,因为中国有大市场,跨国公司到中国搞了产业链集群基地,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在中国销售。中国大市场能吸引它,能容纳它的市场,这就产生了销地产。
第二个叫产地销,因为中国制造成本特别低,所以跨国公司在中国把它生产出来,哪怕这个产品完全不销在中国,但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制造成本低,它有足够的效益使得它在中国搞生产基地,比在美国、欧洲当地搞销地产要好得多。
中国的大市场以及大市场带来的制造成本的下降,使得我们既可以满足销地产,也可以满足产地销,从而产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9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