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一
诸侯之国,民俗歌谣曰风,谓其感于上而为风俗,其言又足感人如风也。先王采之列国,以考其政俗而行乎劝惩。周衰,王政不行,诸侯悖乱,夫子乃推明先王政化之意,又约取列国歌谣,删存如左。而此卷,则《国风》之第一篇。
《周南》一之一
古公亶父迁岐,居周原,因号国曰周,而文王因之。既而迁丰,曾分令周、召二公巡行岐周之地,以宣教化。其后武王有天下,国仍号周。周公相成王,作礼乐,采文王时风谣,以其所作之地分撃二公,别之曰《周南》《召南》。南,国名,其地皆古南国地。
与而比也。关关,雌雄和应之声。雎鸠,王雎,常在水中食鱼,其居各有界域,非其配者,闻声则斗。故毛《传》曰挚而有别。窈窕,幽静之意。淑、好,皆善也。逑,匹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地。淑女,后妃姒氏。君子,文王也。言关关之雎鸠,其性挚烈不妄配偶,在河之洲,可望而不可即。此窈窕之淑女德真闲,不可以非礼干,诚君子之佳偶也。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古音逼。下做此。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兴也。荇,接余也,其根可食,故曰莱。服,事。悠,长。辗转反侧,卧不安席。承上言非淑女无以配君子,而求之不易,盖一毫非礼,淑女不就也。彼荇菜止在水中,而左右流之不能遽获:淑女宛在目前,而寤寐怀思不可苟求。盖六礼之事稍有不备,皆为所拒。且淑女必择贤夫,虽以文王之圣,其始尚徘徊审惧而不遽许字也。《大雅》曰:在洽之阳,在谓之涘。此河洲荇莱所以即事兴言也。
参差荇菜,左右采古音滋之。窈窕淑女,琴瑟友古音以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五教反之。
兴而比也。采,慎而择之。芼,熟而燕之。友以德相亲,乐以善相好。承上言淑女求当以礼。彼参差之荇莱,必左右择而取。此窈窕之淑女,当琴瑟中正而谐,迄乎既得,则君子正位乎外,淑女正位乎内。上承宗庙,下育兆人,其道备矣。故参差之荇莱,珍重而熟,以荐于神明。此窈窕之淑女,爱敬而好合成家。钟鼓乐之,如钟与鼓之相需而和。以此相好中和之意既溢于家庭,而声闻遂暨于四国矣。
《关雎》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
文王得圣女姒氏以为妃,宫人喜之,而作此诗。盖夫妇,人伦之本,万化之原。圣帝明王正身齐家,此为先务。姒氏择有德而后字,文王择有德以为妃,此周家王业之基也。宫人先美匹偶之宜,而追叙其未得思,乃详其已得之乐。盖自太王王季至于文王化洽,闺门宫人亦知大义如此,故其词意皆惓倦于慕德而不及乎私呢。周公制作,以此为房中之了而用之乡国天下。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益中正和平,莫逾于此也。
附解
《周南》《召南》,或以为因分陕之后,以诗撃之,或以为文王分二公采邑。然文固纣臣,事以小心,必不以采地私其子。分陕之说,出于公羊,在武王得天下后,且陕为汉宏农,其地居二京之中,二《南》之诗,与地多不相合。愚以为商时岐丰荒远,其地半沦于夷。太王迁岐,已是拔山通道。王季德化渐辟,戎狄归心,故殷命为西伯以统诸戎。至文王而德政日新,诸侯益附,故命周、召二公巡行安辑以宣政治。暨后周公制作,以当曰之风谣核诸地里〔理〕,分而隶之,亦不过简篇汇叙,非公自叙其绩,竝召公而夸载之也。后人溯王治之所由,隆则本诸二公,以见其烈当日。不然,夫子因之,亦无深意。而《序》云:《周南》,王者之凰,故撃之周公;《召南》,诸侯之风,故撃之召公。夫诸侯之风,皆天子之风也。而文王时,纣为天子,文一诸侯。二《南》所詠,皆文德所渐被,其大权固犹是纣秉也,文岂改制而更为哉。即周公以二《南》为化,始亦衹谓文考修身齐家,王业所基,曷尝于二《南》或分优劣。至雎鸠,俗名鱼鸠,其居水次,各分界限不相陵越,如或犯界,必死斗不休,罗者为其声以致之。即至配偶不乱,以声相和,如君子之夫妇敬而有别,故特取兴于关关所居有定,如正内正外之道义,故取于在河之洲。琴瑟和平静正,喻夫妇以德相悦,不徒情昵。钟鼓和鸣,声大而远,喻夫妇谐和,家道修而教化远。盖诗人取义,至为深远。旧说太觉囫图,又诗传疑义甚多,今直据本文解之,诸家聚讼,不能悉辨。后皆倣此。
【眉批】首二句咏叹雎鸠之闲肃兰不可妄干,已将后妃全身写出,故三句只以窈窕二字一点,而叹其为君子好逑,笔意深妙至矣。二、三章只就荇菜比义,初焉求之切而不得其道,继焉顺其道而求之,乃得。于是以荐于神明,化于天下。许多意义,一二字括之,而反复抑扬亦复无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