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大精神+奋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盛会)

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个长期的思想武装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党课的有关要求,我重点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题,向大家汇报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提升政治站位新高度,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报告中“文化”一词出现了58次,贯穿了报告始终,成为了报告的热门关键词;而“旅游”一词也出现了2次,这是这些年来“旅游”首次被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可以说文化和旅游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报告专门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又在第八部分的第四点对文化和旅游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清晰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阐释了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明确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历史方位,为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我觉得报告中有4个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个关键词:“两个结合”。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了深入阐述,特别是富有独创性地对“第二个结合”作了深入阐述,用“40个字”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高度契合性。同时,把中华文化精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我们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在今天和未来要弘扬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任务。
    第二个关键词:“自信自强”。报告在十九大报告“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强”。强调“文化自信自强”是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一致、相协调的。***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现代化,不仅物质上要强起来,精神上也要强起来”。报告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这就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三个关键词:“文旅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旅游本质上是人文活动,与文化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旅游业处在转型期,正进入提升质量的爬坡阶段。提升旅游业品质,根本上说是用高质量的文化来塑造高质量的旅游。当前,我国旅游人数每年已达60亿人次,是我国最大的人文活动。如此庞大的人文活动,必须用先进文化引领,必须建成文明的高地。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倡导者、引领者、践行者。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文旅融合的内涵,就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要塑造旅游,必须用文化精品来塑造。所以说,以文塑旅的过程,也是文化自身提升质量、创造精品的过程;旅游要彰显文化,必须用高品质的旅游才能彰显高品质的文化。所以说,以旅彰文的过程,也是旅游业品味和品质提升的过程。高品质的文化塑造高品质的旅游,高品质的旅游彰显高品质的文化,高品质的融合推动着文旅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文旅融合,既是文化也是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句话,给现阶段文旅融合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是“深度”两个字。文旅融合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业内的共识,已经化为文化和旅游的生动实践。“深度”,简言之,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往深里做、往深里走。在政府层面,要形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推出一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项目。比如国家文化公园,就是典型的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项目。在产业层面,要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市场主体,培养一批文旅兼容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报告中,还有多处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文旅融合”,但实际上讲的就是“文旅融合”。比如:报告提出要振兴乡村文化。乡村文化的振兴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结果,乡村文化为乡村旅游提供资源,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比如报告提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我们知道,对红色资源用得最广泛、最直观、最生动、最吸引人的就是红色旅游,现在红色旅游人数占到旅游总人数的30%左右。用活红色资源必须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用红色旅游激活红色文化。这就是我们要重点抓好的事情。
    第四个关键词:“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报告再次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这几句话指明了未来5年我们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是以内循环为主,文旅产业发展和投资的大方向仍是国内旅游为主,政策对文旅消费的激励、市场对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文旅新消费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催生新的文旅场景和增长。这就是我们发展文旅产业的方向。
二、抢抓发展面临新机遇,切实增强做好文旅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二十大把文化和旅游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省第X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和市委X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精准把握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切实增强做好文旅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一,文化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是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四个自信”,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就文化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覆盖了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文化工作迎来了最明媚的春天。
    二是从省级层面看。省第X次党代会作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战略部署,并从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繁荣发展舞台艺术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省委X全会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强省”,强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战略,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人代会也对文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可以说,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是从市级层面看。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建设文化强市和到2025年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前列、把X市建设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高地的战略部署。市委高规格召开全市文化发展大会,将文化事业作为民生事实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从发展基础看。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效能稳步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程度位居全省前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彝绣等非遗技艺闯出了大市场;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6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