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清正廉洁领导的事迹材料
(9篇)
篇一:
为官清正廉洁或许有人会想,在当前环境下,一个领导干部为什么可以做到点滴自律,两袖清风?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孔繁森到任长霞,如果追寻一种精神的谱系,就能发现,刘金国的纯洁,正源于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革命岁月,这是“我们信仰的主义, , “砍 乃是宇宙的真理” 是头不要紧, ; 这是 只要主义真” 在建设时期,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是“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 就应自觉地欣然承受” ;而改革年代,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是“心中只有?公?,人民才能?安?”。一代代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熔铸在血脉之中,标注下思想的纯洁、目标的纯净、行为的纯粹。的确,我们不再面临腥风血雨的考验、生死存亡的抉择,然而,如果不能秉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只是纯粹的“技术官员”,恐怕难以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精力旺盛、毫无怨言;如果不能保持“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 的信念,甘当简单的“谋生干部”,恐怕也难以抵御各种潜规则、坏风气的侵蚀和污染。
更重要的是,理想信念是一种具有决定性的核心价值。我们要承认,在多元的利益格局中,党员干部的个人利益需要尊重和保证;在开放的执政条件下,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也还有提高空间;甚至,党员干部也会有性格的短板、思维的缺陷、行为的弱点。正因此,也只有在理想信念这一“绝对要求”的校准之下,才能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做好选择题,在能力要求和水平不足之间做好填空题,也才能做好性格、思维、行为等各方面的改错题,最终在纯洁性的考试上交出一
份高分答卷。有人认为, 是 坚定理想信
念不过是喊口号, “穿靴戴帽” 的要求。这一看法,背离了对理想信念的“真知”。执政环境纷纭复杂,没有“主心骨”,如何能厘清历史的脉络?发展工作头绪繁多,没有“定盘星”,如何能把握时代的主线?也有人认为,理想信念抽象空洞,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命题。这一看法,背离了对理想信念的“真行”。在刘金国身上,理想信念表现为“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而对更多党员干部, 理想信念系于对岗位工作的尽职尽责、对人民群众的尽心尽力、对自身要求的尽善尽美。
只要 、 “真知” “真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贯穿于每一次取舍抉择之中,促使共产党人保持最具体也最深刻的纯洁。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世所罕见”的困难风险和矛盾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保持纯洁性的要求同样越发紧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尤须谨记***总书记的谆谆告诫: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为什么一个副部级高官能感动中国?现在大家明白了, 刘金国不是不讲人情,也不是不谙世情,而是他把纯洁的党性,当做一生的坚守。一个人,一个有权力的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在一时、一事坚守党员的纯洁性,也许不是件难事。但要几年、几十年始终保持一尘不染,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敢说“事无不可对人言”,却是件难上加难的事。而 2014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官 30 多年来,刘金国的廉洁有口皆碑。多数人认为,这个领导太不近人情。
在刘金国的事迹报道中,有这样六个“从不”:一是“从不”接受宴请,谁叫也不去,谁也“请不
动”;二是“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三是下基层“从不”提前打招呼,吃饭除了在单位食堂,就是路边小店;四是“从不”买一件名牌衣服,更没有一件奢侈品;五是“从不”允许家属用自己的公车,哪怕是有病到医院或者雨天顺路;六是“从不”用公权办私事,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 20 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 38 个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的妻子,直到退休前还是临时工。这么多年,刘金国坚守的信念没有变。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像个“苦行僧”。
1995 年,刘金国调任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全部家当是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甚至还有蜂窝煤、大白菜。厅里分给他一套住房,需要交 4.6 万元的集资款,可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好从银行贷款。他现在身上穿的大衣是十年前买的,穿的裤子全是发的警服。但刘金国不觉得苦:“我是幸福的,应该给的党和人民都给了,没有任何理由再用手中权力去谋取任何个人私利, 永远不能做对不起百姓的事情。有人说我?装?,那我就?装?到死。咱们共产党人都?装到死?,不就成真的了吗?!”刘金国的“装到死”哲学清晰有力地表达了一位共产党员在面对外界质疑与诱惑时,如何坚守内心的道德操守。刘金国的这一番话引来了无数网友的深深共鸣。一位法制网网友说:“坚守道德与清廉,有时候必须忍受孤独与误解。向刘副部长致敬!”一位来自河北廊坊的中国警察网网友说:“?装?一天容易,难的是?装?一辈子。……我们需要更多这样?装到死?的干部!” 刘金国是一个高的标杆,我们学习刘金国固然要像他那样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精神。刘
金国那样的高标准即使做不到,最起码我们也要为自己设定做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一辈子坚守住这一底线。守住底线并不容易。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坚定的信念,人们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就逾越了底
线。有的人入党前严格要求,入党后对自己逐步放松,忘却了入党誓言,先是突破政治底线随波逐流,继而经不住诱惑突破法纪底线,最后被无止境的欲望左右突破道德底线和做人的起码准则,堕入罪恶的深渊。因此,底线是一个分水岭,一旦突破,人生的坐标就会偏离方向,没有了理想信念,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贪欲、为人唾弃的无耻。所以,底线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是不能闯的“红灯”!坚守底线,我们要向刘金国那样戒贪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出于公心,做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任何人底线的垮塌,都是从贪欲开始,无论贪恋权势、贪恋美色,还是贪恋金钱,一旦有所贪求,最终不可避免地要用做人的原则、用手中的公权来换取。贪心一起,欲壑难填,堕落难止。不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不贪,是公平公正处事的前提;不贪,才能远离腐败堕落的诱惑。戒贪欲,方可以长公心、存大局、能奉献,才可能襟怀坦荡、无所畏惧、安定世间。坚守底线,我们就要向刘金国那样戒慎戒微,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对自己的考验,不留一点口子、一点缝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贪欲的膨胀就是从小发展到大的,在每一件小事上都清白,在无数件小事的原则上不让步,不给自己找借口、寻退路,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强大的内心力量,面对生活工作,才能无忧无虑、幸福快乐;面对大事,才能举重若轻、胜似等闲,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戒除贪
欲,用忠诚、用信念守住底线;从每件小事做起,用法纪、用良心捍卫底线,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具有诚信和道德的力量,才能让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成为我们社会的“先进”与“楷模”。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
罗应禄同志生前是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区分局内保科副处级侦察员。1941 年出生于四川省忠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60 年参军,1961 年入党,1968 年转业到南关区公安分局。他二十五年如一日,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
的标准,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把满腔的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公安事业。他生前曾两次受到分局嘉奖,两次被市局评为优秀政工干部、6 次被市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一次荣立三等功,并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派出所指导员称号。
1993 年 2 月 15 日晚 8 时 45 分,年仅 52 岁的罗应禄同志,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过早地离开了他为之倾注热血的公安事业,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战友们。罗应禄同志逝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驻长各新闻单位相继报道了他平凡而感人的事迹,长春市公安局命名他为模范人民警察,公安部也追授他“二级英模”称号。
青山逶迤铸警魂,绿水不息寄哀思。罗应禄同志虽然走了,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和深刻的人生启迪……
一、 恪尽职守、忠职尽责
罗应禄同志常说:“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无论在啥地方,都要像个党员的样子,扎扎实实,勤奋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曾连续七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8 年 4 月,罗应禄同志由部队转业来到南关区公安分局桃源路派出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吃住在所里,没白天、没黑夜地和同志们在一起摸爬滚打,几任所领导谁也说不清老罗八小时以外干了多少工作,都说:“老罗干工作没比的”。
为了做好工作,他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并且写下了几万字的心得笔记,在他珍藏的马列著作中划遍了圈圈点点,从中汲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同时,他运用部队的政治工作经验,结合派出所的实际,努力探索公安思想
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摸索建立了派出所民警的《干部管理档案》,上面详细记载了每个同志的自然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各个时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搞好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南关分局曾宣传推广了他的做法。
老罗以火一样的热情认真做好民警的思想工作。他经常找同志们谈心,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对有缺点毛病的同志,他及时帮助教育。当时所里有一名同志好喝大酒,不仅在家喝,就是工作时间也喝,有几次喝多了,影响很不好。老罗经常同他谈心,帮助他分析喝酒对身体的危害和对工作的影响。开始这位同志不以为然,后来老罗又进行家访,让他爱人帮助做工作。十几次谈心、家访,使这个同志很受感动。在工作中,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毛病,还坚持与他下委一起工作。后来,这位同志改掉了不良的习惯。他调离这个所后,还经常与老罗保持联系。当得知老罗病故的消息,赶到分局要和同志们去送葬,但车已经走了,就自己花钱打出租车赶到朝阳沟,以表达对罗应禄同志的感激之情。
作为派出所的领导,他带头搞好班子团结,配合所长工作。他所在的派出所所长换了好几茬,但每个新所长来接任时,他都详细向所长介绍所里和管区情况,工作配合得十分默契,从来没有红过脸。凡是搭过班子的,一提起他,都说他是个好同志。他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艰苦工作抢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为民警做出样子。在 1985 年 7 月的防汛期间,连续十几天阴雨连绵,伊通河水暴涨,水位离坝顶只有半尺。派出所承担伊通河拐弯处 120 多米险段的防护任务。老罗当时正发烧打吊瓶,他带病坚持工作,带领民警,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他冒雨光着脚和同志们一起在堤坝上。有一天下午,突然,河堤边上一家房子的山墙被水泡倒了,屋里的鞋和盆子都漂了起来。老罗见状,带领同志们趟着齐腰深的水冲向危房,往返几次,迅速搬出屋里的东西。最后,一个 18、9 岁的傻孩子说啥也不肯离开,老罗上前背起他就往外走,当他们跨出口没多远时,只听“轰”
的一声房子坍塌了。88 年 9 月的一天,派出所接到报案:9 委 97 组一居民家窗户被撬,有两个盗窃分子正在作案。他带领同志们赶到现场,一名案犯被抓获,而另一名犯罪分子挣脱后逃跑,老罗只身向逃跑的歹徒追去,在一个胡同里将案犯抓获,受到分局嘉奖。
89 年 7 月,为了加强分局收审所工作,组织上把他调去当教导员。当时,收审所的工作任务很重,一方面收审所正在搞基建,另一方面又要带好新组建的民警队伍,还要搞好看押人犯和审查工作。他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对工作尽职尽责,以所为家,经常十几天不回家。
对民警队伍,他抓的紧,管的严。当时所里有一名同志工作责任心不强,纪律散漫,老罗耐心做其思想工作,使他很快安下心来,积极工作,破获了发生在锦州市的两起特大杀人案,荣立三等功。老罗还和同志们一起,起早贪黑搞基建,使收审所初具规模,变成了花园式的文明所。每当谈及这些,人们都说,这里有老罗的一份功劳。
此间,经医生诊断,发现老罗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为照顾他的身体,91 年初,组织上将他从收审所调到内保科当外勤民警。岗位变了,地位变了,但老罗的作风没有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家住二道区东盛路,离单位有十几里路,每天都提前半小时上班,打水、擦地,为同志们服务。
在业务工作上,他虚心好学,很快掌握了管内 18 家内保单位的情况。他认真抓基础工作,使所管单位普遍建立了 15 种簿册,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每次下单位,他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对治安防范设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同保卫干部一起研究改进办法,能马上改进的,他就和同志们一起动手干,从不指手划脚。哪个单位发生了案件,他不仅及时赶赴现场,还认真破案。
92 年 7 月的一天,市玻璃仪器厂被盗价值上千元的电焊把线,直接影响了生产,厂长和工人们都非常着急。老罗经过调查了解,得知案犯在外流窜,有时在本市胜利公园长廊过夜。他带领保卫干部一起去蹲坑,同志们知道他身体不好,劝他不要去,但老罗执意不肯。夏夜的天气闷热,蚊虫叮咬。老罗一动不动地蹲在树丛中,守候到半夜 11 点多,同志们见他浑身哆嗦,要送他去医院,他就是不去,硬支持着从兜里掏出药片,没有水就硬往下咽。就这样,老罗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终于抓住了案犯,起回了赃物。为单位挽回了损失,解决了工厂的燃眉之急。
92 年 8 月,在侦破一个盗公团伙案件时,正赶上这个单位的车外出了。保卫科的同志考虑老罗的身体不好,准备为老罗打出租车去办案。可老罗说啥也没让,他带着年轻的保卫干部骑着自行车去查线索。他们先后到郊区三道乡、二道区杨家店、八里堡等地,一天骑车近百里。当老罗查清情况回来,从自行…
篇二:新时代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
正廉洁事迹材料五篇(先进个人)
【篇一】
**,男,现年 62 岁,**县**镇人,1988 年 8 月进入县纪委监察局工作,**年 11 月退休,**年 3 月返聘为委局机关保安兼门卫。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同志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存正气 “子罕以不贪为宝,包拯以清廉传家”,**同志始终把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奉为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留传子孙的宝贵财富。
**同志是委局机关的保安兼门卫,是后勤事务的“大总管”,有许多的办公用品由他负责采购,在采购中,他总能经受得住商家的各种“诱惑”,采购的商品也是价廉物美。他从来不多拿多占,从不损公肥私,从不搭车购买。熟悉他的商家总是抱怨说:“老肖面前总是没有什么口子可开,没有便宜可占”老肖手上有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记录着每次机关维修的详细情况,包括哪个办公室更换了什么东西,购买的维修材料用在了哪里,换下来的旧材料如何处置,都一一写在了本子上。有一次老伴儿看家里的洗手液用完了,让老肖从单位里拿一瓶回来,当场就被**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领导把机关大楼交给我看管,
那是对我的信任,我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古语有云。公烛之下不展私信。**同志就是这样一名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好典范。
尚俭戒奢,以身作则勇担当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军人出身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他的鲜亮标签。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当初入党誓言。
恪尽职守,一腔热血永无悔 **同志部队退伍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暗暗地告诫自己。“要时刻以军人的标准做人和做事。”这么多年的机关工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同志退休前,老伴和儿子劝他退休后能在家照顾孙子,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他支支吾吾、不置可否。当委局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负责机关大楼的门卫和保安工作时,他却满口答应了。一回家就义正辞严地对家里人说:“小孩必须由父母照看,爷爷奶奶照看会影响孩子成长。单位领导信任我,要我留在单位继续工作,我不能辜负领导希望。”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只得同意。在退休之后的这几年里,他不但担任机关大楼的门卫和保安工作,还承担了机关前后院的绿化和庭院管理工作。兢兢
业业、恪尽职守,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吃的是食堂的工作餐,睡的是值班室的硬板床,就连每年的除夕之夜,他都是草草吃过团圆饭后到单位值班。他深知纪委是保密要求很严格的部门,机关安全不能出现一丝麻痹。去年,战友相约在原驻地聚会,一位战友对他说,退休了,就好好休息,又不是钱不够用,何必还继续当门卫。他告诉战友,他留在纪委当门卫,不是为了钱,他是舍不得纪委这个单位,这个“家”。退休退了岗位,但退不了他做人的准则,更割舍不掉他的纪检情怀。无论是退休前在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现在的门卫和保安工作,**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把一腔热血洒在纪检监察事业上。谈论起他,委局机关干部总会由衷地赞叹:“老肖是一个有情有义、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好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了一曲退休老党员公私分明、尚俭戒奢、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奉献之歌”。
【篇二】
**年元月,时任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同志借调到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宣教调研工作。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放弃轻松的老干工作不干,去干又苦又累的宣教调研工作,何苦呢。面对别人的不解,他总是说:“岗位是最好的历练,纪委工作虽然苦一点,但很充实;宣教调研工作虽然累一点,但能成风化人,教育警示
警醒广大党员干部遵规守纪,不犯或少犯错,很有意义,也很锻炼人。”一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宣教调研室先后被评为“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宣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全县党建舆论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全县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县组织工作调研宣传先进个人”“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日报“优秀通讯员”。
以学为要,提升能力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搞宣教调研工作,不学习就不能胜任,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这是**同志的座右铭。他不抽烟、不打牌、不跳舞、不钓鱼,最大的爱好就是学习。他十分珍惜各种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种集体学习和培训活动,从不迟到早退和请假,上课认真记笔记、积极思考和发言。单位订阅的各种报刊杂志,他总是仔细研读。有时上班来不及看,就利用双休日或早晚的时间读。每晚读书看报到十一点半,18 年来很少间断。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报刊、书籍、材料。家里的书柜、书桌、客厅也到处摆满了书报,就连床边也堆了一摞书报,为此没少挨爱人的责备。每次他总是笑着对爱人说:“家里多放点书报好啊,顺手就可拿着看,方便。”他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先后记下了 10 多本共 10 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0 多篇。通过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地学习,系统掌握了纪检监察工作政策,很快实现了工作和角色的转变。
以干为先,勇创佳绩 面对当前反腐倡廉、正风肃纪的强大攻势,作为宣教工作的负责人,他倡导建立“大宣教”格局,奏响反腐倡廉“大合唱”。
信息宣传抓机制。从加强平台建设入手,将委局网站全新改版升级,运用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开展微宣传,深受社会关注和好评。每年初召开一次纪检监察系统宣教调研信息工作会,表彰一批宣传调研信息工作优胜个人,评选反腐倡廉好作品,制定宣传调研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对内明确了各单位信息报送的职责和任务,对外聘请了 30 名特约通讯员,强化导向和约束激励作用。加强与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县新闻学会、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等新闻媒体联系合作,凝聚反腐倡廉宣传合力。
面对上级对宣传信息越来越高的要求,他经常与同事一起交流探讨,转文风、出精品、上大报,提高上稿率。他以身示范,带头多写稿、写好稿。去年以来,共在市级以上媒体上稿 900多篇,其中中央级 30 多篇,省级 50 多篇,市级 800 多篇。求是网、新华网等媒体刊登了《**从严治党实事实办点燃干部为民谋发展激情》等重头稿件,《楚天风纪》对我县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检查、派出派驻机构改革成效、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等进行了长篇报道。《**日报》对我县案件查办、作风建设、自身建设、勤廉典型等进行广泛宣传,传播**廉政好声音。
廉政教育抓载体。去年他精心策划了《准则》《条例》大宣
传、大宣讲活动,开展“学条例、守准则、严纪律、促发展”电视专题访谈,在电视台、网站全方位宣传《准则》《条例》条文。他精心准备了科局级、股级、村级主职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等不同层面的培训课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夜校、进校园、进农村,共宣讲 89 场次,他自己宣讲了 30多场次,受到广泛好评。宣教月活动注重发挥各有关部门作用,形成大合唱。集中警示教育、主题演讲比赛、党章党规知识竞赛、廉政诗词楹联征集等创新活动有声有色。今年宣教月动员会及集中警示教育“四个一”活动(播放一部警示片、视频通报一批典型案件、观看一组廉政公益短片、县委书记讲一堂廉政党课),触动和威慑效果明显。党章党规知识竞赛是今年宣教月的“重头戏”,他从方案制定、题库制作、竞赛命题到组织协调、担任仲裁,处理得井井有条,发动初赛 300 多场次,组织全县复赛、半决赛、决赛 7 场次,掀起了学习**法规的热潮。
廉政文化抓典型。他精心指导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组织召开全县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县法院、交通局等 10 家单位廉政文化示范引领效果明显。同时注重加强委局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策划指导制作高质量的宣传展板,弘扬正能量、凝聚精气神,营造了浓厚的机关文化氛围,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以廉为本,发挥表率 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生活一身正气。他的爱人下岗多年,有
人劝他说:“你在主要领导身边工作,怎么不找领导帮助你爱人安排一份工作。”他说:“我是搞宣教和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总是教育党员干部要遵规守纪,我自己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委局建立了综合材料专班和信息员制度,他经常与材料专班成员和信息员交流心得,勉励年轻干部勤于学习、勤于写作。机关各室、纪工委、纪检组的重要材料,都主动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帮助修改。他总是挤出时间帮助分析、耐心指导和修改完善。在他的带动示范下,委局干部爱学习、勤动脑、勤动笔蔚然成风。
今年委局内设机构改革,组织安排他牵头负责干部监督管理(宣教)室的工作,肩上多了干部管理、干部监督、机关党建 3副担子。他统筹谋划、合理安排、亲力亲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面对成绩和荣誉,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与其他同事相比,与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相比,还差得远。” 面对重担在肩,尽管头发日渐稀疏花白,衣带渐宽,但他永不言悔,依旧迈着坚实的步伐,永不停歇…… 【篇三】
“领导已经签批同意了,你赶紧把这份文件印发出来,很多单位等着要用。” “等会儿,我还得仔细读几遍,发文可出不得半点差错”
“我不就是不小心把内网 u 盘在外网电脑上插了一下么,我下次注意就行了,这点小事儿还用得着通报批评。” “保密制度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执行保密纪律是我的职责,保密工作事关重大,在这件事情上可没有下不为例、情有可原····” 这位爱“较真”的年轻人就是县纪委监察局办公室的**。他今年 29 岁,**县**镇人,**年通过全省公务员考试考入县纪委监察局,一直在办公室工作。两年来,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逐渐成长为办公室的业务骨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处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一名让领导“放心”的年轻干部。
勤学善思,他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办公室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事情杂,许多人把办公室的工作形象地比喻为“一苦二累三受罪”,“有本事的人不愿干,没有本事的人干不了”。他把组织的安排看成是对他的信任与培养,利用办公室这个平台历练自己。“手脚麻利、头脑灵活、上手快”是他给委局大部分人的印象。从“一张白纸”到业务能手,这背后是他用无数个加班加点的学习与钻研换来的。办公室的工作涉及面广,看似简单实则难度较大,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虚心向他人请教,不会做的事情他总是一遍一遍反复练习。他总说:“我们年轻人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只有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才
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只有通过学习积累,在机会降临时我们才能把握得住。” 他是一名理科生,业余爱好是体育运动,却能多次在上级报刊、网站等媒体上发表文章。**年度,他是唯一一名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全县优秀通讯员的纪委干部。在今年年初全县反腐倡廉舆论宣传工作会上,他代表委局青干班优秀学员作典型发言。他之前是广播电视行业的一名技术员,从没在党政机关工作过,但他却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处理办公室的各项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领导“放心”的下属,这些都源于他的勤学善思。
不言苦累,他说办公室的工作就是要随时待命 事无巨细爱“较真”,他有着很多年轻干部没有的担当 经常有人跟他说:“处事不必太较真、糊涂一点好处多,人要‘聪明’点,办公室的工作嘛,领导叫怎么办就怎么办,何必自己为难自己,还惹得领导不高兴。”他总是摇摇头说:“领导的事情太多了,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仔细研究,如果大家都当老好人、‘聪明’人,那单位的工作怎么开展。出了问题直接把责任推给领导吗。那不叫‘聪明’,那叫不担责。”办公室的工作无小事,公文管理、公务接待、会务服务、保密安全、协调督办、内网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没有哪一件不需要细心,没有那一项不需要讲求原则。有人说,办公室的工作不是得罪领导就是得罪同事。他却总是在默默的告诫自己:宁可得罪人也不能得罪岗位。细心
谨慎、严谨务实、讲求原则是他处事之道。办公室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爱“较真”的年轻干部,机关运转才顺畅高效。
为人本分踏实,他是个爱“面子”却又不讲情面的人 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他也喜欢在工作之余发发朋友圈、晒晒照片,是个爱“面子”的大男孩。但就是这样一位爱“面子”的男生,有时候却一点情面也不讲。去年底结婚的时候,他办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婚礼,除了家人、亲戚,他谁都没有说。一些朋友给他发的红包,他都一一退还,以至于他的一个发小跟他发脾气:“咱俩什么关系。从小到大的铁哥们儿,结婚居然也不通知我一声,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他苦口婆心解释了大半天,事情才算平息。他时常告诫自己:律己才有一切。他时时处处以一名纪检铁军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
信念坚定政治硬、刻苦钻研本领强、甘于奉献肯吃苦、坚守原则敢担当、遵规守纪有作为,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委局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
【篇四】
**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今年 43 岁,党龄已有 22年。自 1989 年 9 月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身为工厂的工人、部队的战士,还是学校的校长、机关的干部,他都能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身言行,忠于组织、履职尽责、廉洁奉公、诚实做人、扎
实做事。他经常说:“我宁愿做正直规矩的大苕,也不做趋利钻营的猴精。”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年全县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同志积极主动表态乐意调入纪委…
篇三:新时代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
名人清正廉洁的故事有哪些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很多人也开始变得铺张浪费,就算被人指出来也不以为意。但有时候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百姓的新闻时,我想我们更应该节约一些。看了下面这些名人们的故事,对比之下我们实在是太浪费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代名人清正廉洁的故事有哪些吧,希望大家能从中收获些什么。
篇一:毛主席清正廉洁的故事
1933 年 7 月的一天,毛泽东同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陈奇涵一行 4 人,身背干粮袋,脚穿草 肘 鞋,来到江西苏区长胜县 幅 铲田区进行调查研究。区 世 政府主席钟赤轱听说毛泽 图 东来到村里,急忙四处寻 等 找,最后在红军家属许大 孟 娘家里找到了,他埋怨道 轰 :”毛主席,你们进村来 剂 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 粤 我们有个准备呀!”
妓 毛主席拍着钟赤轱的肩膀 釉 笑着说:”我们又不是皇 重 帝出宫,来个鸣锣开道, 灌 我们是来作群众调查的, 置 说来就来,如果兴师动众 码 ,到哪去了解情况?!打 耘 招呼不利工作,要不得, 窒 要不得。”说得钟赤轱点 究 头称是。经过一天繁忙的 毖 调查,晚上毛泽东等人住 陶 进了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 诽 堂内。晚饭也就在区政府 猩 吃了一餐红薯粥。次日清 需 晨,毛泽东同警卫员要赶 抗 回瑞金中央政府。临行前 睁 ,毛主席对警卫员小吴说 坪 :”你按照规定去区政府 羚 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住宿 絮 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 场
后赶来。”小吴应声而去 越 。
在区财政部,长工 逼 出身的老部长听说毛主席 菇 他们在这里住了一宿也要 账 交食宿费,急得涨红了脸 淹 ,说什么也不肯收。警卫 健 员推辞不下,最后只好收 未 回钱匆匆上路追赶前面的 屁 毛主席。毛主席见了小吴 昧 忙问:”食宿账结算了吗 蔼 ?”小吴吞吞吐吐地说明 焰 区干部退钱一事。毛主席 龚 听后,大为生气,立即要 池他再次赶回铲田重交食宿 研 费。
陈奇涵参谋长看 丑 离村庄已远,便笑着说: 同 “毛主席,还是由我来办 舶 这件事吧,你们赶路要紧 睹 。”毛主席想了想,也只 篮 好同意这么做。他紧握陈 竟 奇涵的手,叮嘱道:”老 箔 陈,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 曾 ,我们是领导干部,在执 框 行财政纪律方面,更要严 隅格遵守和作出表率啊。这 介 样,人民才会拥护我们。
兢 “陈奇涵点了点头,向毛 嫁 主席握别,赶回铲田区, 蒙 代表毛泽东向财政部交了 膘 食宿费。老部长见这情景 冀 ,感叹不已,只好拿出用 氧 毛边纸制作的财政部账本 迫 ,郑重地在账本上记上” 搜 十捌号,主席毛泽东住四 苇 还大洋 1 元 8 角……”在 烟 后面经手栏上,陈奇涵也 慌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夷 “陈奇寒”。很快,毛主 舞 席两次交食宿费的感人事 诈 迹在苏区干部群众中传为 涣 美谈。
如今,这份账 数 单保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 钠 据地纪念馆里。
篇二:周 吾 恩来清正廉洁的故事
棱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 趾 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 嚏 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 剔 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 勇 院经常召开国务
会议,会 筑 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 迎 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 腻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 蘑 ”,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 咙 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 婪 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 朱 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 袖 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 鸦 。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 遁 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 努 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 庭 到不解,总理说:“这比 烟 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绰 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 延 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 怖 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 抄 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 阐 :“你这么大年纪了,工 荆 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 监 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 椰 ”总理说:“不,一定要 美 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 莽 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曳 !” 篇三:朱德清正廉洁 犀 的故事
朱德同志不仅 斤 告诫全党保持艰苦奋斗的 盔 作风,而且自己始终如一 阀 地保持克勤克俭,清正廉 维 洁。凡是同他有过接触、 仑了解他的人,没有不被他 柒 的精神深深感动的。
减 厨师邓林回忆:“一般人 泊 认为朱老总是中央领导, 滑 吃饭是特灶,标准一定很 瘫 高。可实际上,老总、康 冬 大姐和我三个人加起来的 帚 伙食费平均每月都不过五 吝 十元,就是按当时的标准 湿 ,也勉强称得上是中层干 辞 部的水平。平时,如果饭 穆 菜剩了,朱老总不让倒掉 钟 ,下一顿还要接着吃。有 特 时来了客人,就嘱咐我添 傲 一两个简单的菜,从不铺 暂 张。”朱老总经常对邓林 酝 说:“我不让你每天做大 揣 鱼大肉,不是怕花钱,主 粪 要是要养成俭朴的习惯, 瘟 一切从六亿人民出发,生 触 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
水 荧 平之上。”
篇四:新时代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
20 清正廉洁个人事迹材料五篇
【篇一】
那位阿姨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了?这么热的天,她怎么坐在外面?正是带着这份好意的关心,让他挽救了一条生命,他就是**小学体育教师**。
**年 8 月 19 日下午,**老师一家人到**罗源湾海洋世界游玩时,发现门口左侧地上坐着一位 40 多岁的阿姨。郑老师说,当时那位阿姨坐在地上没有动,天气又这么热,这让他特别担心,周围人来人往也没有人上前关心与帮忙,一旦因为冷漠而错失施救机会,那将是他的终生遗憾。于是郑老师上前查看,发现阿姨面色苍白,脸冒虚汗,并且一旁有呕吐物。当询问她是否不舒服时,她没有一丝反应,似乎已失去意识。
根据郑老师的经验判断,很可能是中暑,而且情况已经非常紧急,于是急忙拿起阿姨一旁的手机发现有未接的情亲号码,赶紧跟她家属取得了联系,之后试图搀扶阿姨进入海洋世界(入口有空调)。此时取得联系的阿姨女儿也赶了过来,跟郑老师一起搀扶阿姨到海洋世界入口处椅子上躺着休息。阿姨的女儿可能急坏了,不知如何处理,还是郑老师出面,先叫家属疏散围观者,并赶紧联系园区工作人员。郑老师则用手掐阿姨肘关节,才两下就出现了紫色淤血,更加肯定了郑老师的判断,于是他用力掐阿姨手脚及脖子各关节,直到出现紫色淤血为止,此时旁边的热心游客也递过来藿香正气水,给阿姨服下,一会儿,阿姨慢慢有了意识,能够微微睁开眼睛了。这时郑老师才发现她女儿还没联系园区工作人员,于是叫她女儿照顾阿姨,自己则跑到游客服务中心联系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附近的医务组赶到现场对阿姨进行进一步处置。
后来据医务人员说,这位阿姨已经属于重度中暑,进入昏迷状态,再延迟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家属数次对郑老师表示感谢,并一再要求留联系号码,都被郑老师拒绝。郑老师说,阿姨没事就好。
**老师的救人事迹被**日报、**教育发布、**论坛、搜狐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与转载,阅读量超过十万人次,在社会上引起了一股强大的反响。这种强大的正能量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而是与郑老师平时对工作的专心、耐心与责任心是分不开的。从教十一年,郑老师先后带过训练队、当过图书管理员、学籍管理员、复印室管理员、安保主任、大队辅导员等,只要是学校交给的任务,他都毫无怨言,在平凡的工作中尽心尽责做好每项事。同时他更是学生的守护者,每当学生有什么磕磕碰碰,第一时间都是来找郑老师,他总是耐心地安慰孩子,细心地为孩子处理伤口。
他铸就学校的体育梦。**老师于**年毕业于西南大学(211 重点大学),取得双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小学任教。刚毕业,在学校带领田径队,每天他都会起早贪黑地训练,不管刮风下雨,一直在坚持训练。在 07、08、09 年,校田径队在他的带领下连续两年取得**市第三名的好成绩,协助学校的女篮连续三年获得**市冠军,男篮连续两年获得**市冠军,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优秀田径教练员。一所农村普通学校,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学校体育最辉煌时期。
他圆了学生的图书梦。**年,一天郑老师跟随教导主任去资料室搬东西,发现资料室一角堆放着大量崭新的图书,听教导主任说,这些图书堆放在这里有很长时间了,怪可惜的。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晚上,哄着女儿不知她何时入睡,自己满脑子是想着那堆图书。于是郑老师利用空余教室自己打扫,购买书架,搬图书,并按照最原始的土办法,在标签上写上编号贴在书本上,经过近一个月课余时间的努力,由他取名的“乡土图书馆”开馆了。当天,热闹极了,集市一般,看着学生急切地来满意而归,看着一本又一本图书从书架上消失,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年夏天,学校有两万多册图书,郑老师利用整整一个暑假自己学习**云图书馆系统,再编辑,将图书分类,扫描输入到**云图书馆,为学校省下了近 2 万元。到13 年学校成功申报**市Ⅱ类标准化图书馆,极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圆了学生的图书梦。
他努力践行着教学梦。郑老师虽然在农村小学任教,却一直努力专研于体育教学,教科研。**年学校被评为**市首批“促进有效学习”72 所试点校(体育)之一,全**市才两所体育试点校,这是非常不易的,当年,**市教研员**老师一行四人来到**小学进行考察指导,得到他们的极大肯定。**年郑老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比赛前一个月才刚刚确定课题为《肩肘倒立》,当时他自己连一个完整的肩肘倒立都做不起来,于是跟着教研员吴向东老师,在操场,在办公室,甚至在路上,只要有新的想法,他就会马上躺下来做示范动作。为了制作一堂四十分钟的音乐,自学了会声会影软件系统来制作视频音频,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比赛当天,毫无悬念地打败了当时的夺冠热门**市籀园小学与建设路小学,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
正是由于郑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使他迅速成长,**年先后取得了**市优秀教师、教坛新秀;15 年教案获得国家一等奖,论文在**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成为**市第四批学科骨干教师。**年 4 月,在**市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上开出了一堂示范课,**年 3 月在**省教育厅举办的“百人千场”送交下乡活动中承担示范课,引起了省教研员余立锋老师及中国教科院于素梅博士的极大关注,全课用音乐自动播放可以说是开创了**省的先例。**年被评为**市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其执笔的课题获得**省教科研立项。
**老师平时深受学生的喜爱,同事的尊敬,已连续四年师德为优秀,对于这样一位专业知识扎实,品德高尚的老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篇二】
**,男,1976 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
1998 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这一农村中学任教至今近 20 年,在**中学曾经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实验室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科学教研组长,段长,教导主任,安保主任,代表**中学参加过六次义务献血。。。
我很平凡,但跳水救人,天性使然
**南路岸边,一名年轻女子一言不发在河边徘徊许久。**24 日晚 19 时许,她突然纵身一跃跳下河去…
听到扑通一声,旁边的塘河里发出很大的声响,刚好路过的我下意识地往河里一看,一名女
子正在水里。这名女子没有呼救,也不嘀哭,一心朝河中间深水区扑去,我意识到这名女子可能是要寻短见,一心想死,我就赶紧大喊救人。我问了旁边围来的好几个群众,问他们会不会游泳,他们都说不会,但事不宜迟,女子已经下沉,我游泳也是三脚猫的功夫,但当时时间紧迫,女子已经下沉,只看到她的头发了,在水中苦苦挣扎,我连衣带裤就纵身跳了下去。当时跳水的一刹时,我的手肘已经被栏杆划破,但必须忍住疼痛,塘河的水很冷,又很臭,我只是拼命游向落水女子,塘河中间水很深,几经寻找救人的最佳机会,幸好我奋力抓住了落水女子衣服后颈部,拼命地把她拖回了岸边。于是我和后来下水的一个曾先生在下面托举,其他群众在岸上拉,把这名女子捞上了岸。救上后我看该女子情绪很不稳定,哭声哀怨,也不敢马上走开,就站在栏杆外堵住救上岸的女子,怕她再次跳进河里。很快民警和该女子的家属都来到现场,我才放心回家、、、、、、
校长眼中的吴老师
他是校长眼中的师德楷模!近日,有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见到了**中学余校长。谈到吴老师下水救人这件事,在余校长看来,吴老师平日便是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人,完美诠释了**中学的校训——“向善”“向上”的精神,是学校师德学习的典型,所以救人是意料之中的。余校长还特别强调,吴老师品德非常高尚,曾经有个外来学生因家庭困难,不参加吴老师的班级外出活动,作为班主任的吴老师他自己为学生垫付学生的费用,让班集体圆满。吴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拔尖的。据向该校教务处了解情况来看,**老师于 1998 年大学一毕业便来到**中学,已有近 20 年的教龄。这一学期吴老师任教八(3)八(5)班科学学科,而这两个班级的科学成绩是全段数一数二的。
同事眼中的吴老师
他是同事眼中的才子暖男!该校与吴老师共事十多年的陈老师介绍,吴老师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说得最多的话便是“让我来,让我来”,对于各项工作都是任劳任怨,从不埋怨。他还私下分享了一个吴老师的小秘密,虽然吴老师是个标准的理科生,但是他十分喜爱看书,平时一有空还喜欢在办公室里面赋诗一首……
在采访该校英语老师潘老师时,她说这是与吴老师第一次搭班,可是已经深深感受到吴老师的暖男气质了。虽然吴老师家住在**南路,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小学,但是每次哪位老师有事,他总是第一个提出换课的。同时这几年也十分凑巧,都是与女老师同一个办公室,于是每天抬饮用水水上三楼,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吴老师做事还特别细致,有一次工会组织教工到大罗山爬山活动,他亲自手绘地图,标注沿途美食与美景,这份手绘地图一时成为学校靓丽的风景。
学生眼中的吴老师
他是学生眼中的学霸男神!于是随机采访了林同学与郑同学,他们是吴老师八(3)班的学生,今年是吴老师教这两个班的第二个年头。当问到吴老师给你们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林同学指了指自己说,我的变化最大。原来他的成绩不太稳定,而且偶尔喜欢上课时插嘴。吴老师发现后,就用午间、课余时间,讲自己当学生时的故事,讲以前学生的故事,讲励志故事,尽心开导他,所以他成绩有了进步不说,上课纪律也大有改观。当反问他,你觉得一个科学老师教你这些做人道理会不会很别扭时,林同学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他说:科学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包含着心理学的……
与郑同学交谈中,说到她对吴老师最大的印象时,她说起一件事情。前段时间,其他年段的男生发生了冲突,女生们都很害怕,是吴老师冲上去拉开了他们,在她印象中,吴老师很“男神”。
我很平凡,但跳水救人,我义无返顾,希望我们的生活少点意外,多一点救助!
【篇三】
**,一个正直灿烂年华的 80 后,在父母眼里,他是孝义为先的独子,是希望,是支柱;在同事心中,他是忘我工作的“超人”,是兄弟,是依靠;在旁人看来,他的人生征途正值扬帆,是青春,是朝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年**1 日,因连续加班,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 30 岁。如今,他静静的躺在那里,他的女儿嗷嗷待哺,那一双不谙世事的双眼,还浑然不知,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6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