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看了,非常感动,
说是触摸到了那样一段他们并不知晓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当年在金沙江畔一起插队久未联系的知青伙伴,
终于露面并留言,共同回忆起那段不寻常的日子,
感慨万端,唏嘘不已。
然而,也有读者对这篇文章不以为然,
认为老詹是在粉饰太平,
只晓得说生活的光明面,没看到知青上山下乡和返城过程中,
其实是有好多负面甚至是邪恶、黑暗的东西的!
老詹呀,您老都这把年纪了,
咋还这么天真,这么单纯,
咋就看不见邪恶呢?
如此一问,让我一楞,
不由得也扪心自问:
老詹哪老詹,到底是什么原因,
让你对于明明存在着的邪恶,
竟然视而不见呢?
细说起来,这就涉及我的人生观,
以及对待事物的方法论了。
无须否认,生活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
总是既存在着真善美,
也同时存在着假恶丑,存在着邪恶、肮脏、黑暗的。
为什么老詹只取其一而忽视其二,
只看见白而看不见黑呢?
这到底是过于天真,假装单纯,
还是自欺欺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呢?
哦漏漏漏,不对不对!
老詹我,并非看不见邪恶、看不见肮脏、看不见黑暗,
而是,即使看见了这些东西,
我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其做了特殊处理!
如此处理,是我的人生态度,
也是生活教会我的一种选择。
就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说吧。
当年,我们这帮涉事未深的小青年,
来到金沙江畔插队落户,在与当地农民接触中,
渐渐地,也感觉到了他们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
在听农民聊天中,也断断续续了解到过去阶级斗争年代,
人与人之间的那些个你死我活,争争斗斗,
甚至还发生过的一些带血腥味儿的打打杀杀!
其后,在知青返城过程中,
也曾隐约听说过,某公社某女知青迫于手握大权者的威胁利诱,
不得不以身相许,最终才得以按期返城。
以及,等等等等,
其他一些不堪与邪恶。
回城以后,在县文化馆当美工、做副馆长,借调到县委宣传部。
后来,恢复高考,到了上海,
复旦毕业,来到北京,
从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到总编辑……
毫无疑问,几十年间,也曾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过曲解、不公,打击,
看见过邪恶、肮脏、黑暗。
对于以上种种负面现象,我的态度是“三不”。
一是不打听。
首先,我承认,社会嘛,总会有这样那样负面东西的存在,
否则,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了!
对这些东西,我是打心眼里厌恶并且唾弃的。
但是,在知道这些东西存在后,我不会再去继续打听,详细了解,
他们到底是怎么弄的呀?具体细节是什么样的呀?
比如,进入报社领导班子后,
曾经听到或者隐隐约约感觉到某种“小圈子”的存在。
而且,也确曾因为某种原因而一次又一次“原地不动”。
当此时也,当然也想不通!
但我并没有去打听,去了解,
到底真的有没有“小圈子”呀?
其间种种反常,到底是咋会事呀?
是不是俺也找路子给引荐引荐,
争取进入某个“圈子”,以求提拔得更快些呀……
没有,不会的。
我只是知道而已,心里晓得罢了,
到此为止,不再打听。
二是不仿效。
负面的东西,倘若真摆到桌面上,
肯定会被众人所鄙视、所唾弃的!
但暗地里它却像一块臭豆腐,闻着虽然臭,吃着可香哩!
不正当手段常常在不正常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大作用,
为某些人谋取了极大好处。
对此,我是明白的,清楚的。
但我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决不仿效!
使吃了亏,甚至跌了跤,也决不仿效!
一来,我不是那样的人,
“不是那家人,不进那家门”,
即使要仿效,也会很别扭,很吃力,
内心一定非常纠结,心里会很痛苦。
二来,我怕我渐渐学会了那些东西,
渐渐尝到了那样的甜头,也就渐渐地习以为常,
渐渐地变得蝇营狗苟,整天沉溺于钻研和演习那一套钻营之术,
那可真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我整个人都变了,丢了,失去了,
我不愿意!
三是不传播。
正是因为我的“不打听”,
所以,对这些负面东西我并不了解,
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连其然也并不知。
也正因为我的“不仿效”,
所以,对这些东西,我根本就记不住,
其细节如何啦,内幕如何啦,手段如何啦?统统不知,
脑袋瓜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有的时候,即使我想写一写这些负面的东西,
写写这些黑幕,打算传播传播,
我也不会,也不懂,也不入门哪!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
我这所谓“三不”,不一定就正确。
它对于我,既有正面作用,亦带来负面效应,
那就是,我这样做人,显得太善良,太老实,太温和,
不但不善于揭露,更不善于批判。
我曾经在公号发过一篇文章:官场那些“小圈子”。
算是对时下官场“小圈子”现象的剖析批判吧,
虽然反响还算不错,但是,平心而论,文章缺乏具体细节,
写得既不生动,更不深刻,没有力度。
我深知,这既是我之长,亦是我所短。
所以,当我着手写那篇回忆当年金沙江畔知青生涯的文章时,
脑中留存的,几乎全是正面的、光明的、善良的、积极的东西,
全是那些值得珍视的美好回忆。
假恶丑的东西,差不多全忘了!
有网友在看了那篇文章后,
曾微信问我,看没看过一部叫做《……浴》的电影?
我晓得这位朋友的意思,因为那是一部曾经引起争议的知青电影,
其中有种种苦难,种种邪恶,种种黑暗。
我承认,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但是,恕我直言,这样的东西,毕竟太消极,太苦难,太黑暗!
因此,我认为这电影有以偏概全之嫌,
从总体看,并不真实。
我想,如果,
我们总是以一种消极、苦难、黑暗的眼光去打量周遭这个世界,
那么,久而久之,
我们的心理会不会也蒙上一层消极、灰暗和怨恨的色彩呢?
当你与别人接触时,是不是也会首先去观察和发现其身上的假恶丑呢?
而当别人在与你交往、谈话时,
你给他们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会不会也将自己的负能量不知不觉“传递”给别人呢?
当然,我也明白,文学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
越是揭露邪恶,越是显得深刻。
倘若真如我那篇回忆文章那般,
几乎全是正面,全是光明,那也确实会失之肤浅,失之单薄,
因而也是不全面、不深刻的。
这样的东西拍成电影,不赔光老本才怪了事了!
我得坦然承认这一点。
当然,我至今还找不到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记得有一诗句说过——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诗人用词,非常精准,亦非常用心。
确实,现实生活中,卑鄙者往往能够夺关闯隘,处处拿到通行证,
而高尚者则常常只能将高尚刻在自己的墓志铭上。
但是,即便如此,也亦决不会去羡慕更不会去仿效卑鄙!
我本善良,我只能走我这条路。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