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于人什么意思,取信于人是什么意思

上次发了上篇,后台私信满满的催促下篇,我只能说:你们等着。也有好多读者说老师写的如此通透咋没流量,第一:没流量就对了,原因自己悟,第二,三眼写的东西也不适合太多人看到。。。。

上篇“生存与伪装的五大维度-《道.德.仁.义.礼》”站在生命存续的角度,画了一个框架,就像是一个时空划分成五个结构性维度,人都存现于这些维度里,无一例外。

借用数学理论,上面讲了“象限”,下面要讲“坐标”。也就是站在个体角度,如何在这些维度里找寻生存的坐标。

首先要明白一点:甭管外界环境在“道德仁义礼”的哪个维度,到了个体应用这个层面,五个维度都可以利用,小到两个人交朋友处对象,大到复杂组织交互。

伪装的隐藏与人心的正反

从伪装这个角度切入,三眼自觉是最佳的,为何? 因为这是生物活动的根子。所有动物(包括人)的存在都是为了生存延续,而生存只有一个技能:伪装。

此二字可以看透任何动物的轨迹。人从降生直到死亡,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都在不停的伪装,而承载伪装的就是“自我”。伪装套路不停变化,“自我”就不停变换。如何看透“自我”呢?如何看透里面所承载的伪装内容呢?这就是接下来聊的:念头的隐藏与正反。

还是回到前文配图:

取信于人什么意思,取信于人是什么意思

每一个“箭头”(圆点放大)在外部寻找组织,获得“同一性”的过程,看似是“求合作”,而本质是“求食物”,这需要通过隐藏来完成。

何谓隐藏? 就是为了达到“你不吞噬我,而我要吞噬你”的基础手段。吞噬,这种根本性的生命延续手段,使得“单细胞”有两个特性:手段+目标。

1,天生的根本能力就是隐藏,这是最初级的伪装谋略;

2、在吞噬上无止境,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大无止境。

换成人来讲:

1,微谎是天性;

2,欲望无止境。

这时候我们再去看“多细胞的合作”(组织、社会)形态,就有了两个特性:

1:“合作”就是“不互食”,且集合成强大掠食者而“食外”,这种关系需要通过单细胞的伪装隐藏来达到。换成人类社会这个多细胞形态来讲,文化、文明、思想等各种社会交互活动,本源都是建立在伪装隐藏的基础上。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家庭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伪装不共振”,古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2:而“合作”一定是有终点的,“分裂”是个必然!终点就是“合作方”互食,这是由于单细胞的第2个特性决定的,过程表现的重要环节,就是产生了“精英阶层”。

切换到人类社会的层面,就是社会交互关系中,没有所谓明确的朋友和敌人,大家只不过都是被伪装的本能推动,披着隐藏的外衣,在各种“多细胞掠食者组织”之间穿梭而已。所以:

一是动物除了直系血缘,理论上讲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二是任何“掠食者”(集体组织)的生命都是有上限的!

好了,这时候我们将视野放大,与生存结构形态中的“道德仁义礼”进行衔接,就会发现:每一个道德仁义礼,都会形成反面,失道、不德、不仁、不义、不礼!这是注定的,是动物本性、人的漏洞所推动而注定形成的结果。而且,越是朝着正向去做,就越会朝着反向发展,同样遵从“阴阳相生”!

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越想要成德,就越得不到!比如前文讲“仁”那一段,主脑的“仁治”一定会产生“不仁”的一面,所以仁只能用于“维系形态、节省成本”,而绝不可能让掠食者“长生不老”。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就会越来越明白,道家“混乱才是常态”的逻辑了。因为在伪装与吞噬的驱动下,任何“人造事物”都会形成阴阳两面,不断地相生变换。因为“人造事物”自打一出生,它的结果早已写在“玩隐藏”这个基因里。

我们所面对的外界生态,就是一个道-失道、德-不德、仁-不仁、义-不义、礼-不礼,

这么一个阴阳变化的生态。那么好了,作为个体求生存,如何畅游在“阴阳变化”里呢?

尺度与刻度

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观念转变:不要把道德仁义礼当做规范、规则等等,更加幼稚的观念是当成品德、仁爱、义气、礼节等,想必三眼的读者应该没有这么幼稚的。

而是要把道德仁义礼当成“刻度”。

没有刻度,怎么会有维度?一把尺子没有刻度如何测量外界?那还能叫尺子吗?每个刻度都会形成正反两面,这里我们借用数学逻辑来表达,假设一个刻度为“0”,那么就会有-1与+1。

这么讲虽然方便理解,但是也容易扭曲,这是现代人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最容易发生歪曲理解的地方,也是拿着“科学观和哲学观”去理解“佛道思想”容易扭曲的地方,可以用数学去方便表达,但千万不要死套逻辑。数学上的正反,与人心的正反完全是两码事。正如物理科学上的明暗与思想领域的阴阳完全两码事。

数学上,角度、距离、坐标、象限等等,从两端的无限到中间的有限,这些是通过逻辑(用脑子)画出来的,可以用数字表达。而人心的正反,这是从兽性到神性的多维刻度,它的基本单位是“心”,而不是数字。我们要借用数学逻辑来讲,方便理解,但本质上不是,这个过程是“以意带识”,用佛家理论讲,就是通过描述“第六识”(脑子),而启发人领悟到第七识、第八识乃至道体。

好了,如看透透道德仁义礼的“刻度”呢? 怎么来的? 如何测量?

人类生产第一把尺子,在画刻度之前,需要确定一个东西叫做“单位”,没有“单位”就无法产生刻度。在有形尺子的刻度上,获取单位要靠视野(眼-低级感官);而在人心的刻度上,获取单位要依靠“多维感官层级”。也就是说,人心的刻度不像数学刻度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而只能去“感”刻度。一个人的感官层级越多,能看见的“刻度”就越多。

思想维度与感官的进化

问个问题:低级动物和高级动物根本区别是啥?

义务教育洗礼的小伙伴回答了:会不会使用工具!嗯…也对,毕竟上了教科书的,但普世教育维度都比较低嘛。要是再问问题:做为高级动物的人,大家都会使用工具,但也会分“高级和低级”根本区别是啥?会不会使用工具的角度显然派不上用场。

答:伪装技术水平决定高低级。

“低级”动物相对应的伪装技术水平就低,“高级”的对应就高。再问:什么决定伪装技术水平呢?

答:感官层级的多寡!

一个动物(包括人)所能调用的感官层级越高,所能见到的“人心刻度”就越多,所以人的“格局”就越大,思想力(覆盖范围)就越强,最终决定了其伪装水平就越高,相对应其生存能力就更强。

感官就是对外界的感受反馈(反馈逻辑就是用刻度记录形态结果),形成观察结果。以此观察结果来决定生存伪装的方法。或者讲,一个动物眼中的世界呈现什么样子,决定了其构造出什么样的生存方法。看世界不一样,方法自然不同。这个所谓的看世界,就是思想。

低级感官是具象化的,借用佛理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如果所有动物们都只会利用低级感官,那么生存战场是这样的:

取信于人什么意思,取信于人是什么意思

取信于人什么意思,取信于人是什么意思

低级感官对应的生存伪装方法显得很可爱!因为感官低级,所能见到的“刻度”就少。一个动物只有眼耳鼻舌身,那肯定是见不到“心识”领域的刻度的!

高级感官就是抽象化的。用佛家理论就是开启第六识,也就是意识(脑子)。后面还有更高维度吗?是心识,再往后呢?那就是空性了,或者道家讲的虚无(道体)。方便阐述,先将其统统归纳成抽象感官。

到了这个维度,生存竞争的战场完全变了样:小动物玩的是具象层面的伪装,人玩的是抽象层面的伪装,竞争战场升维到意识之战。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暗语就是这个人活着仅是靠低级感官驱动,生存方法也仅仅是拼蛮力而已。个子高、力量强对于此种人就是终极价值了,而且这种价值便于“称重”,所以可以进行“交易贩卖”,这就是奴隶制…只要“地狱不空”人人成佛,那么众生就会“分层”,只要分层必有奴隶制,只是形式换了花样而已。

文明的发展就是抢劫形式温柔化、养殖技术精密化、分配方式多元的过程嘛!

好了,所以智慧从会隐藏开始,思想从会说谎开始。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初级到高级,所伴随的思想成长,本质上就是隐藏艺术水平的提升。当动物为了恒久生存,推动了伪装技术达到极致,那就是藏于无形,老子语境就是“大音无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现代时髦话讲就是低调到令人发指,三眼语境讲就是“活着就是寄生”(寄生可以单独写一篇),用本篇语境讲就是做到“不撒谎而撤谎、不隐藏而隐藏”。

阴谋与阳谋

这里就要插一下何谓谋略了?谋略有阴谋和阳谋。

何谓阴谋? 就是为隐藏而隐藏。所以自古带兵打架的讲“兵诡诈”,耍嘴皮子的讲“谋贵密”,通俗比喻讲,就像是玩扑克牌绝对不能漏牌底;如果要找感觉可以看前文配图的绿色小青蛙…

何谓阳谋? 就是不隐藏而隐藏。相当于明牌打,对手还无可奈克,为何无可奈克?因为对手根本不知道你所隐藏的东西是什么。

阳谋,是竞争维度到了意识这个层面特有的形式,在低级感官竞争维度上,隐藏与否是可以被看得见(眼)、听得到(耳)、得出(鼻)、尝得到(舍)以及综合感触得到的(身不自在):阳谋是将伪装水平提升至更高维度,低维的根本看不见它。

低维的竞争是低级感官的竞争,眼睛能看多远,针对白天黑夜是否自带特殊属性,嗅觉的敏感性等等,建立在调动身体每一个细胞的直观感受能力的基础上。而到了高维竞争,是高级感官的竞争(心识),这是眼耳鼻舌身无法起效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之中,动物可以将伪装玩弄的更加巧妙,低维感官根本识别不了高维的隐藏方法。比如最简单初级的

“制造陷阱”。

而在高维竞争里,还是会再细分高维与低维,此时“制造陷阱”也有了高低维度。

比如大家一提到谋略,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攻击他人,要阴招,三十六计等等。这些都属于低维的阴谋,如能仔细品察,“制造陷阱”技术维度很低端,带着低级动物的伪装特色“你看不见我”。这些东西(此类维度)被古人称作“术”,大白话翻译就是“低维的小妙招”。

竞争的残酷性与激烈程度,推动着人们的意识逐渐升维,春秋战国的杀戳试验场,将人类的伪装技术提升到顶级,将隐藏的方法推动至越来越“无形化”,也就是“道”与“法”这两种维度的出现。术,是制造一个陷阱,众人会觉察到,在制造与摆脱陷阱的缠斗中,产生了尔虞我诈这种喜闻乐见的生活场面;

法,是制造一个陷阱,众人不会觉知其为陷阱,从而深陷其中;

道,是制造一个无限广博的陷阱,广博到“看起来没有陷阱”的程度,这已经不是众人能否觉知到其的问题了,而是对于道来说众人皆“不知其所由”。

能达到这种顶级伪装水平是非常难的,因为这是从低级感官爬维到最顶级的高级感官,在过程上完全违逆了动物本性!举个耳熟能详的例子“4岁孔融让梨”,很具有代表性。孔融给大哥吃大梨是因为大哥比他大,给小弟吃大梨是因为小弟比他小……典型的违逆动物本性的伪装,无形中拉开了与大哥和小弟的竞争维度,舍大梨(小利)而得到更大的梨子(大利),嗯…被中华文化代代传扬….

聊到这里我们又要加入一个字:

利是什么? 是某种吞噬结果的目标取向

利是有维度的,追求不同的吞噬结果,人们对利字的认识维度就不一样,这个叫“志向”。生存伪装的最终结果也是为了得利,对结果(利)的追求维度反过来决定了伪装水平。老子在生存竞争的形态中,给了世人一个终极目的利:恒久存续(模仿天地长生)。为了达到终极目的“利”,顺带将生存技术推动至顶级,给世人建立一套标杆逻辑:

不伪装而伪装;无利而无不利;无为而无不为。总结俩字:无形。

好了,我们继续聊人心刻度。

人心的标准

还是借用数学逻辑来讲。比如尺度的建立,本来天底下只有“长和短”两个刻度,但是人们不满足,非要测量一下有多长、有多短,这就要开始建立“标准单位”。

人心也是如此!

这里就要引用哲学逻辑推导了,无限长其实就是无限短,长的极致就是短的极致,就像一个细胞无限向外研究可以广至宇宙,但无限向内研究同样是“一花一世界”的宇宙。

长和短最终是“链接在一起”的,形成一个“圈”,这个圈就是宇宙(不是狭义肉眼所见的宇宙)。由此推究到人的存活,也同样是个“圈”,人从降生到死亡就是个“跑圈”过程,所以就有了轮回与往生的概念。一个人只有低维感官是理解不了的。

为了把“跑圈”过程给记录下来,那就要发明“刻度”来测算记录了。

从纯真动物为起始点(可以想象成人的降生),来到世间就开始“主动寻找和接受标准”,这就开始污染了,而思想的不断升华,伴随着的是标准的不断打破,而同时又建立新的标准(刻度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以新换旧是个常态,什么时候把标准都去除干净了,就达到了神性(佛家的空性、道家的虚无)。而达到神性也只是跑了一圈,重新回归了纯真小动物的起点,也就是“返璞归真”。

为何会“主动寻找和接受标准”?因为是被利(某种吞噬结果)所推动的。

利产生欲,利欲-心态-情态,这又是一套衍生系统,简言之动物对利欲的追求,不同维度产生不同心态,利欲好比一个方向,心态(起心动念的整体过程)就好比是过程,以此过程来填补利欲的追求过程,而这些又顺带出一个结果就是情态,比如喜怒哀乐,再向外延伸就呈现出苦乐的形式。

整个过程相当于“从种子到果实”。果实是无法左右的,比如一个人不自觉地笑起来,不自觉地流泪,这都是控制不了的,欲想快乐就快乐,欲想痛苦便痛苦,这是不可能的!对低级的人只能讲结果,因为看得见,比如“别生气了,生气多难受啊”,这不废话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高级的人才会讲成因,讲对方心态不对,而心态又是对利欲的追求维度所决定的,依次抠根,即可解决根本问题。

跟呆子讲读书,跟智者讲思考…….好了,转换逻辑,此时道德仁义礼的这种刻度,统一用利欲来测量,利欲相当于“刻度的刻度”。庄子讲“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所指的圣人就是在道德仁义礼的“中间维度”之人,这些人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悟得空性成神,又不纯真小动物),所以都是祸害,祸害的具体表现就是:

“做法弄术”,建立一套套人造标准,人的痛苦都是源自于这些标准的束缚!而人造标准,所玩弄的刻度,根子上就是利欲,再花哨点(刻度反复雕刻),就是道德仁义礼。

这是“从刻度-刻度”。

老子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简言之,世间有了标准,就已经失去了美好

佛家有云,是非善恶两头不沾,恶不要沾,善也不要沾,都是一个个“人造标准”,如能都不沾,

既得空性。

比如在生活中,教育之罪就是建立标准,本来小孩子无所谓善恶,两个孩子像小动物样打一架,超不过三五分钟又是好伙伴,而父母与教师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脑子中被“圣人们”灌输的标准此时就激活了,硬生生的会将小孩子们区分成三六九等,还会为了“如何区分是对的”打上一架!

慢慢的小孩子就被污染了,这个污染过程大同小异,大的层面就是“文化污染”!他们以为将好坏区分(加入刻度)即可得到美好结果,而殊不知故意区分好坏是最大的恶。神性与动物性是人的两端,两端是其实是一端(物极必反,阴极复阳),像个圈,在两端之间其实都是“魔”。

所以三眼为何一直讲“不入魔焉能入神”,换言之“没有中间过程如何能得到两端”。

所以一个人写东西助人开窍,喷子还奇多,而对于喷子行为能看得开靠的不是心态,而是能看到其“魔性”的一面,可爱又可怜,人生也是如此。

到此就不难理解为何老子是“反社会”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是理想社会,因为他的理想是让人都成为纯真小动物,纯真小动物就是“神”,人人都是“神”的话天下即可“自然”。

道德经:不尚賢,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从伪装的进化,聊到竞争的维度,再聊到道德仁义礼的五维形态,再聊到神性与动物性,再聊到人造标准与刻度,这时候再去看老头第三章这段话,才不会扭曲。

因为自古以来无数“大师”都将此章解读为“愚民政策”,这种大师就是“大盗的帮凶”。何谓愚民? 是混在“中间维度”的那帮子人,通过“人造标准”而养殖人们,这才叫愚民

愚民不是不教给你什么,而是必须通过“教给你什么”来完成!老子自始至终都是告诫人“去标准”,给人大智慧,怎可能解读成愚民一说?

所以还是应了那句话:人想看见什么,就能看见什么。

但是聊到这,很多小伙伴不自觉地又要开启脑筋,思考“神与动物”的存在逻辑了,不自觉的又开始画刻度,第一个起心动念就是它们存在的标准…如没有一个标准来参照,它们就是不存在的。

嗯…这就是漏洞,人天生自带,循环往复的陷入标准(假相)之中,没有漏洞与假相,三眼的文章也就没有读者了。

此时再回到上篇配图,打回原形.

取信于人什么意思,取信于人是什么意思

真实的谎言

好了,继续回到动物伪装大法。

撤谎是动物天性,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发出感叹、哀叹,什么人生都是谎言之类的,多幼稚啊!不撒谎那还能叫做人吗? 最起码的做人资格。还有什么“谣言真可怕”等等。有什么可怕的? 道家子弟要习以为常才行,不能够习以为常那就是幼稚!

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信息网就是一张谣言网,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把谎言换位等同于低级动物伪装,那么信息网相当于无数个“伪装色”在欺骗交互而已。所以少刷手机多思考,少读书多思考…

那这里有反应快的小伙伴就有疑问了:三眼,很多人讲话以及传递信息,可都是发自内心的啊,很真实的呀。比如很多有名的作家、文豪、公知等等,他们可都是真心的呀!

非也!这叫“真实的谎言”。比谎言更可怕!就像“圣人”比小孩和女人更可怕。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个人从小被教育怎么做是正确的、光荣的、智慧的等等,这相当于被灌一输套“伪装系统”,只不过当事者在做伪装之前,已经默认和习惯了这套系统,觉得它是真实的、正确的,所以不觉得自己是在伪装。

换言之,当一个人陷入到“一段刻度”里,是很难抽离出自身的,跳出自我无比艰难。

比如人情社会生产制造的某个人,和一个老外玩“讲究”,玩“义气”等,老外根本不“上当”。这时候内心就很郁闷:哎哟我这么真诚,你怎么无动于衷甚至还抵触我呢?原因是其并不知道,他是在向老外使用“伪装系统”呢,虽然自己早已习惯默认了这套系统,但老外并不埋单。最后呢大家伙都解释成“文化差异”。

啥叫文化差异? 就是伪装系统的集合!伪装系统对接不上,就是差异

“文化差异”讲小一点,就是“圈层差异”,每个圈层的“文化系统”(伪装系统)是不一样的,不同圈层互相看看对方,彼此是排斥的。

何谓“文化同一性”? 就是“你必须要接受我的系统”,才会带你玩。

所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化思想界,在实际生活的各个角落,每个“站位”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高尚的、真诚的,以自己为中心看其他“站位”充满虚假!所以老子讲“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人都会习惯寄生于某一个伪装系统内,以此为真实。不同系统辩论起来,最后一定是泼妇骂街。

伪装系统之间虽然是排斥的,但是有根本区分:也就是人与人之间混的好不好的差异,就在于寄生的伪装系统强不强大而已。

强的就能够“覆盖”弱的,这就叫包容。包容不是靠心态,而是靠智慧。但包容也是有技巧的,必以“降维打击”为准则,后面会讲。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水平,思想的洞察能力,往大了讲一个组织的制度管理水平等等.本质都是

伪装系统的强弱。

所以道德仁义礼都是伪装系统,只是维度不一样,但都是“真实的谎言”。那么好了,个体如何在谎言的维度问穿梭呢?

降维打击

《素书》: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三眼画个结构图,方便理解:

取信于人什么意思,取信于人是什么意思

将道德仁义礼可以归纳成这样一个维度图景,从上到下依次相对应维度,其中有几个重要点:

为何是“五维一体”的? 因为维度隔空打击力就弱,一定要相连接的维度,一环套一环,从上到下打击;用村长的方法能制服村民,但用省长的方法则未必。攻击元帅的方法,攻击不了群众,还是得靠“不拿一针一线”。

讲到此处应该能体会什么是“龙者,能升能隐,能大能小…”了吧?从下往上,隐藏技术的维度越来越高,以下观上是“看不见隐藏了什么”;

颜色越来越淡化,是不同维度对于“利”的追求体现,越往上层维度,利越呈现出“无形化”;从下到上,感官维度提升从具象到抽象,越向下维度越是追求看得见,越是向上越是追求看不见(悟)。

颜色向上变淡,是一个人对“嗜欲”的逐渐擦除,擦出越多,能见到的“刻度”就越广,且越精细,相对应的“计算范图”就大,“计算精确性”就更强。聪明小伙伴还可以继续往下列内容,框架有了这就是“填空题”。

人能处在什么维度,就是什么层次,比如我们还是看《素书》,其中归纳了“俊豪杰”。这里插一句,古人(尤其谋略书籍)总是总结“xx样的人就是xx类型的人”,把人搞出无数类型,读者们眼花缭乱

其实也很简单,按照本篇逻辑去看,大白话翻译,x在生存坐标中的xx位置,看到了并移动到了(做到)那个位置,他就是Xx类型的人。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德足以怀远,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所以从小就要“讲诚信”,为何? 因为取信于人是最基本的伪装隐藏目标。

如何做到“信”呢? 可不是“翻出心里话”,而且人的自我一直在变化,也没什么所谓真实的心里话。信的本质,就是上述第一点的“降维打击”,只有降维才会“取信”。取信之后,就要开始做标准,画刻度,以此为“义”而得万众归附。而后呢,为了恒久存续,就要“成德”,成德就是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多层维度管理”,由于多层之间通过降维打击而“链接”在一起,从而“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各得所需,各得其位,这就是“大功德”,这是顶级谋略了!只有这样才能“行远”。才是什么? 就是伪装技术的运作熟练度。

明是什么? 可不是什么聪明洞察、明察秋毫等等,而是让组织中的每个维度都深信不疑所制造的标准(真实的谎言),主脑一发令,同样一句话不同维度因为“标准刻度”不一样,听到的“结果表达”就不一样,一场会议需要传达,但是每个层面的传达结果都不一样,但都深信不疑,所以各办其事、各负其责,掠食者的整体协作更加有效率。

好了,聊到这往下敲是敲不完的。本文对道德仁义礼在集体、个体,以及正向、反向,画出一个整体框架,剩下再去看书就是“填空题”,空是填不完的,道德仁义礼的每一层维度,在古代都是一个家派,著述浩繁,阴阳的变化、道体的运行是无穷无尽的。

对一个人提升思想来说,框架是最难的,填空就是体力活。一个人学富五车没用,关键是驾车技术!文盲皇帝比比皆是。最后呢,对上面那个“嗜欲擦除”再多唠叨几句,因为这是在生活中非常接地气常用的。

去除刻度与提升感官维度

人之生必存利欲之心,再套三眼的逻辑,就是漏洞。也就是说,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漏洞。对这个漏洞的不断攻击,就是所谓文化和文明以及思想。

到此处,就不难理解老子的“绝圣弃智”了。这可不是让人变傻瓜,而是让人“回归本源”,悟道就是归根,只有回到最初的本源,人才能真正得到大智慧!

佛家讲去除欲望,但有两个是去除不掉的,一个是饮食,一个是男女,不吃饭+没两性,这是动物存续的两个根本点。所以佛教到了中土,搞出两个新妙招,一个是吃素来节制食欲,一个是区隔两性,嗯…形式主义而已。

所以作为小动物,成神这种事就不要想了,理论上能办到,现实上不可能。老子: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嗯…思想高到一定境界,就是这么霸气!

虽然动物们都“有身”不可能“成神”,但是老子与释迦摩尼所建立的“思想标杆”,可以帮助小动物开启思想智慧(提升伪装技术水平,获得更长久的竞争存续)。

如何能“提升高维感官”?那就是去除利欲,即可去除各种标准(假相),即可开启第三只眼。完全开启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根除利欲,只能比别人开启程度大而已。

利欲相当于污秽,挡住了人的智慧心眼,擦得多就能看清楚更多。两个人互相观瞧,***能把B看透,一定是因为***擦除的欲望多,B还陷入在各种人造标准(某种维度的利欲推动)里,有标准就有框框,有框框就有路径,即可被看透识破。

《素书》讲“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比较直白,按照本篇逻辑讲,就是擦除污垢,头清眼亮,去除利欲污垢越多,越能看到事物的真实形态。

但是直白背后又是复杂,对于嗜欲的研究,会有一套精密逻辑….《阴符经》讲“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利欲这东西虽然都根源于人的漏洞,但是漏洞形式(某种吞噬结果导向)是百花齐放的,也就是说利欲也是分门别类,分成“多个领域”的,要想在某个领域“得到利欲实现”,那首要先“在这个领域禁欲”,才能真正看透这个领域的利欲玩法。

《阴符经》接下来又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这段文字虽少,但是将“利欲形态”推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心物一体。

从心→向物,也就是心→向利欲,生与死(可以扩展到得或失、成或败、存在与灭亡等)在于对事物观念上的把握,这个观念形成的根子在于对利欲的把握,只有无所求才能有所求,成功或存续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无所求(擦除眼前的污圬)。

人的终点决定于起始点,而起始点仅仅只是个观念!起始点的“方向”不同,顺带出的万千逻辑即为不同。在所求的“有和无”之间,有着“开关”,也就是“机”(盗机)。做人做事那就要看人如何玩“开关”了!

换句大白话讲:人越想得到什么反而得不到,真想要得到什么,要先做到不为所动,对目标对象无欲无求。越是轻视什么,越能看透什么,越能玩弄好什么。这个逻辑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一样的。

天地能够成德,是因为天地根本不知道何谓德;天地能成仁,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何谓仁。这些标准都是人造的幻象而已。高级的谋略,是有悖于人性惯性的,处处都是悖论,所以平常人很难悟出来!

读者里有不少年轻人,为此举个更加接地气的生活例子,比如两性之间的纠缠,越是珍重对方,往往得到的结果是“抓不住”,而越是能够看淡对方才能“抓得住”。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这有悖于“爱情”!古话讲“人到无求品自高”,何谓格局? 就是人运用智慧与人本漏洞和欲望的斗争!

到此,即可知老子为何讲“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因为宠辱皆为“污垢”。

人只要上了台面,有宠必有辱,有多少人夸你,就有多少人骂你!因为众人都有漏洞,陷入不同的假相里,站在不同的标准下,如真要做到宠辱不惊,唯一的路径就是看透人的漏洞运作。

关起门玩自己,出门玩别人(外界形态),最后做到“内外部结构的平衡”

有个粗浅理解(素书文):

一,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最高级的生存方式,就是老师讲的善变反无中的无,老师回答中的原话:所谓无,就是无知无觉之中存续,无知无觉不是真的啥都不知道,而是看到比他人更深的本质,感官能感受的范围更大,无要通过长久才能得到,得节制。大白话讲,预判大势,耐心坚守,十年磨一剑。

老子的利器磨了几千年….

二、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跟刘邦、曹操一样,身处中心位置,协调各方诉求,让身边每个人“各得其所欲”,不占有天下但天下都是我的……但是一辈子劳心劳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三、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和尚的生存方式很贴切…..

四、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义字理解为左右手拿着刀叉争夺中间那点肉,赤膊上阵、刀斧加身。

五、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食草动物,“人之所履”:每个人在上面那几类人规定好的路上循规蹈矩,思想日夜不停被人伦之序规定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