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十一)|《经济学原理》:强化思政教育,激发爱国情怀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加强课程思政经验共享,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推出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2022年1月,本科生院已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进行推送宣传。近期,课程思政案例版块将陆续为大家展示北京交通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风采。本期推出的是:2019年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济学原理》(课程负责人:彭兆祺,教学团队成员:佟琼、冯华、张娜、吴昊、王超、郭丽华、王雅璨)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强化思政教育,激发爱国情怀
完成人:彭兆祺
审核人:周耀东
1
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全体本科生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石。本课程作为经济学分层教学的初级课程,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与分析工具,从而为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基础。本课程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构成。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讲授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理论,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行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宏观经济学部分主要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D-***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政策协调等。
案例简介:
本案例处于经济学原理中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政策的学习阶段。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政策目的,识别政策条件,运用政策手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过程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宏观政策手段,经历了应用这些手段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单一政策到政策组合,从对经济的影响波动剧烈到逐渐走向平稳。将这些具体实践用视频播放、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专题研究报告等方式加以体现,强调西方国家与中国在政策制定与使用上的不同前提条件、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尤其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等特点,使学生立足我国国情,理解政府政策初衷,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新时代宏观调控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西方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不同作用机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进一步完善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2
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实践背景下对案例进行思政内化,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疫情严重时攻坚克难,砥砺奋进。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5.5%左右,这一目标的设定充分考量了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和统筹兼顾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手段使用及政策组合尤为重要。案例分析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解决自身的经济增长问题,一方面也体现大国担当的鲜活事实,使学生理解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方向、作用空间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点:通过应用现实宏观经济数据及政策手段,体现我国政府科学务实的社会责任和国际担当。
3
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总体理念和思路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课程组教师自觉将宏观经济政策在我国的实践融入课程教学中,使课程与思想教育同向同行,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高。
2.总体教学设计
从宏观经济数据入手,介绍主要事件发生的背景及事实,分析实施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及政策效果。
(二)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将讲授五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2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