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市社科联聚焦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乏力等问题,以培育秉承**先生学术品格与爱国精神的杰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为目标,创新实施“**学者培育工程”,构建“**学者+”基层社科人才体系,建成全省第一个市级社科人才工程。2020年以来,累计培养81名优秀中青年社科人才骨干,其中,2人入选**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经验做法得到省社科院课题组高度评价,并入选《**人才发展蓝皮书(2023)》。
    一、把好“三个关口”,选准选优培育对象
    **学者培育工程着力为**本土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以42周岁以下中青年社科骨干人才为培育主体,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严格遴选程序,全力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一是把好政治关。联合多部门共同印发《**学者培育工程实施办法》,把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首要考量条件。明确推荐单位对人选政治把关的主体责任,以确保入选人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的坚定性与正确性。二是把好学术关。以高职称、高学历、高学术水平的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主要遴选对象,要求各单位所推荐的培育对象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同时,将违反科研诚信作为人才评价“一票否决”项,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科研环境。三是把好程序关。先后出台《**学者培育工程考核管理细则》《**学者青年计划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健全“选、育、退”工作机制,**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的遴选需经过资格初审、审核评审、考察公示等环节,通过综合评定确定人选名单。
    二、强化“四项机制”,助力人才全面成长
    **学者培育工程以“两年过程培育”代替“一评终身制”,立足提高培育对象综合素质,注重开拓视野、启发创新,促进培育对象全面成长。一是“第一课程”强自学。印发《开展常态化大学习的通知》,向培育对象赠阅《习近平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理论报刊,提升工程入选专家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为多出成果、出好人才筑牢根基。二是专题研修拓视野。先后邀请10余名省内外高水平专家为培育对象集中授课,开展专题研修、学术辅导,并借助**智库联盟等高端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全方位提升培训对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课题委托促成长。每年安排培育对象主持1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优先推荐其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产出。积极落实人才补贴政策,“**学者培育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发放人才补贴125.5万元。四是全程考核促提升。在两年培育期内,培育对象需完成论文、课题、学术活动等多项任务。同时,实行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并行的方式,将通过考核并获得命名的**学者纳入“水城优才”管理范畴。
    三、搭建“三个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强化支撑平台建设,促进各省级、市级科研平台之间资源共享、机会共融,协调推动**学者培育对象参与省市各级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助力**学术“走出去”。一是搭建科研平台。全力支持**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在高端社科智库中国——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合作中心、首批“**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市级重点研究基地中施展才华。积极创办学术年会,打造**学术高端讲坛,为培育对象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催生高端成果,**学者撰写的文章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光明日报》刊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是搭建实践平台。深入实施“习语‘聊’亮”凝心铸魂工程,组建首支以**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为骨干力量的**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乡镇机关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累计开展宣讲600余场次,成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相关做法获中宣部、《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三是搭建咨询平台。引导**学者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满足人民群众诉求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学者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先后获得教育部及国家有关部门批示,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刊发,实现了**社科工作者在该刊发表文章的零突破。
    四、延伸“培育链条”,实现“**学者+”多元覆盖
    充分发挥**学者的示范激励作用,延伸**学者培育链条,构建梯队衔接、携手共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结构。一是实施**学者青年计划。主要针对38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者进行培育,以2年为培育期,经考核合格后命名为“**市青年学术带头人”“**市青年专家”,为“**学者”储备人才。截至目前已评选四批,共有52人入选,27人被命名。二是实施**学者名家计划。以60周岁以上的高职称、高学术水平的老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主体,获评者即命名为“**市社会科学名家”,激励他们发挥余热,指导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共有10人被命名。三是实施**学者创新团队计划。以**学者、**学者青年专家等优秀中青年学者为依托,组建创新团队,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提升**学者培育工程的影响力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群体的研究实力。四是实施后备人才计划。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育库,针对5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研究骨干进行培育,为高层次人才培育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目前,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育库已入库350人,其中5人结束培育,1人被命名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五、优化“服务保障”,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秉持着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悉心关怀,全方位筑牢服务根基,让**学者及各类培育人才心无旁骛投身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真切感受到**这片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9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