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部长人才工作座谈会讲话材料汇编(4篇)

组织部部长人才工作座谈会讲话材料汇编(4篇)

目录
1.以平台思维集聚成就人才 2
2.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5
3.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8
4.夯实数字经济人才支撑 11
    

以平台思维集聚成就人才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发挥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交流机制,推动人才共育共引共用。近年来,xx省龙山县树立“平台思维”,充分发挥“红色之脉、大秦之魂、土家之源、重教之风、边区之芯、长龙之亲”的竞争优势,以平台建设为载体集聚人才、成就人才,推动人才区域合作、产才深度融合和红色基因传承,不断塑造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依托对口帮扶,建好长龙人才互动平台。对口帮扶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通过开展扶贫援助、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协作,有力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尤其是人才交流,为落后边远地区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能。充分发挥长沙市对口帮扶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跨区域人才交流协作,深化两地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探索“对口+人才”模式,打通两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等领域的交流通道,推进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形成“长才助龙”长效机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人才“进得来”又“出得去”。安排长沙优秀干部和人才到龙山对口帮扶和智力帮扶;选送优秀领导干部到长沙市直单位挂职、年轻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培训、人才到市直单位和企业跟班、乡镇干部到市辖对口区县锻炼,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立足区位条件,建好龙凤区域协作平台。区域协作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欠发达地区主动对标对接、协作协同发力,不断深化相互合作,采取人才发展联盟、人才之家、人才发展论坛、共建乡村振兴人才智库等多种形式,有效激发专家、学者和人才的思维碰撞,为区域融合发展建言献策,有效推动了区域共享、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与湖北来凤县“龙凤融城”区位优势,举办“首届龙凤人才论坛”,着力深化xx两省、xxx两市、xx两县人才区域协作,建立事务共商、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协作机制,推动人才共引共育共用,形成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湘鄂渝边区人才小高地。
汇聚各方资源,建好x商乡贤回归平台。乡村要振兴,人才要先行。农村走出去的人有浓浓的家乡情结,有回报乡梓的情怀,而且对农村更了解,要鼓励这些人返乡创业,推动家乡发展。湘商乡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和宝贵力量。要把湘商乡贤视为伙伴、亲人、家人,实施湘商回归行动和乡贤回流行动,建立“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和乡贤回归恳谈机制,释放“乡愁”引力,制定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发展政策措施,为人才回流铺好路架好桥搭好台,让来自家乡的呼唤变得越来越诱人,推动在外优秀人才、务工经商能人、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资兴业。要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为人才发展提供充足阳光空气和土壤水分,支持人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出企业首席服务官,引导人才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架起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桥梁,推动人才与企业深度融合、与产业同频共振,让人才放飞梦想、实现价值。
挖掘红色资源,建好红色文化宣讲平台。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是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吸纳的宝贵精神资源。龙山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阵地,是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积极创建全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用好十八洞村等资源能量,举办“百灵鸟”青年人才成长特训营、“红十八师的光辉业绩”学术研讨,聚集红色培训、红色旅游人才,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国情培训教育,以红色精神感染人才、激励人才,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报国情怀,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统一。

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组织部门要压紧压实责任,切实增强“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战略主动,致力提升产业链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实做细引育用留文章,不断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为现代化建设开辟新赛道。
聚焦“体现最好质效”,开好引才良方。引进人才是满足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最直接、最经济的途径。要聚焦产业引,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推进“双招双引”,实施本籍人才回归工程,释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潜力和智力潜能。立足发展定位、产业所需、岗位所求,采取公开招考、定向招聘、集中引进等方式,积极吸引一批高质量发展急需人才,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要优化政策引,聚焦人才强市战略,因地制宜完善人才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方面,探索新途径、拿出实招,提高引才政策含金量,特别是针对关键领域、重点产业的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特事特办、一才一策,以更加务实管用的政策吸引人才,构建具有本土特色和竞争力的人才环境。要营造氛围引,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加大业绩突出、贡献卓越优秀人才表彰力度,运用各类媒体大张旗鼓宣传优秀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先进事迹,全面打造创业有基础、创新有氛围、创造有支持的引才聚智氛围。
聚焦“挖掘最强潜能”,拓宽育才路径。人才工作的基础在培育,难点也在培育;人才培育贵在精、重在实。要抓好双向育才,既要紧扣事业发展所需、主导产业所要,下大力气引进一批领军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还要立足农牧业优势及生态建设需要,打好亲情牌、乡情牌,催生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突出融合育才,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加大教育、医疗、农牧林水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育才模式,适时选派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优秀人才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挑大梁、壮筋骨、长才干。要注重平台育才,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产业,搭建育才平台,深入实施“河套英才”工程,创新评选“乡村振兴人才”,带动更多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兴业,培育锻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实用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科技小院、“三站两中心”等平台建设,拓展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三服务一促进”活动,让各类人才干事有平台、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聚焦“发挥最大作用”,创新用才载体。只有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才能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以业绩为依据,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好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授权用人单位自主组织实施竞聘上岗和岗位考核、自主决定岗位聘任人员,打破职称岗位聘用终身制,有效激发人才工作活力。要加强团队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发中心的合作,联合承接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人才资源协同创新、跨界融合、抱团发展,实现人才、设备、信息、成果共享,达到1+1>2的效果。要推动一线流动,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研学深造机会,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长期服务、定期轮换,服务人员期满后在职级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有效调动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的积极性。
聚焦“提供最优服务”,优化留才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差,则人才散,事业衰。要知责明责树导向,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拿出更大精力谋划推动人才工作,推动形成重视人才、狠抓人才工作的鲜明导向。要落细落实强保障,构建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健全完善评价机制、利好政策、扶持办法、奖补措施,抓细抓实拴心留人具体举措。要关心关爱敬人才,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在政治上多关心、事业上多关注、生活上多关怀,帮助人才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让人才受尊重、受优待、受鼓舞。

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是创新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坚持科技、产业、人才三位一体,找准三者最佳契合点,聚焦产才融合,精准引才育才,营造“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优良生态。
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找准精准引才“需求点”。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律看,找准一名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就有可能创成一家企业、带强一个产业;同样,拥有一批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必然能吸引更多人才争先向往、竞相集聚。坚持按图索骥,摸清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人才分布精细地图,以“揭榜挂帅”“专项招聘”等方式集聚高精尖人才和基础性人才。坚持“双招双引”一体推进,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实现产业与人才从源头融合、向深处扎根。坚持统筹团队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本地高科技民企跨体制、行业、学科、地区等组建攻关联合体,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人才链产业链相关资源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坚持柔性引才、弹性用才,立足重特大项目、专精特新企业需求,鼓励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到科教资源丰富地区设立“人才飞地”“创新飞地”;以产业链为单位,从对口高校院系聘用一批“星期天工程师”等候鸟型人才,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升级发展。
围绕提增产业内生动力,突出人才培育“活力源”。对地方而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就是要围绕产业需求扎实培训培育人才。要用好用足高校院所创新人才资源“富矿”,建立“政府搭桥、高校接单、企业使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9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