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培育党员干部廉洁意识 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同志们: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准则和政治本色。《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新时代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既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保持高压态势,也要注重从道德和价值观层面入手,自警自省,筑牢思想防线,使清正廉洁价值观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从源头上凝聚起深入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力量。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新时代清正廉洁价值观的重大内涵
清正廉洁作为重要的从政品德和政治伦理,古往今来一直受到广泛推崇。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从政之要。习近平同志多次在重要讲话中从价值观层面赋予“廉洁”以新的、丰富的内涵,与以往的“廉洁政治”“廉洁文化”“廉洁理念”等概念相比,更具系统性、哲理性和指导性。从大的范畴来说,清正廉洁价值观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定信念、坚守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要想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员干部只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才能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贪污腐败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究其思想根源还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缺失或丧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就是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为国为民、甘于奉献。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甘于为民奉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出规定,其中就包括:“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践行为国为民的初心,就要始终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在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践行甘于奉献,就是要心有“大我”,奉献不为索取,谋事不为谋利,始终保持一颗淡泊之心。这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所在,更是使命所系。
(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中,“俭”为“约也”,指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思想与行为,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党员干部坚守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坚守初心使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是在艰苦奋斗中积淀形成的。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清正廉洁的基础,是做到清正廉洁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党员干部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当成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
(四)谨慎用权、坚守底线。“国家之败,由官邪也”。严守政治底线是每个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第一道门槛和第一堂必修课。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心存敬畏,严于律己,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多做实事,坚持用权为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若用好了,则为民谋利;若用错了,则害人害己。这就告诫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守住清正廉洁的政治底线,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坚定信念、坚守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国为民、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清正廉洁”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光荣传统;“谨慎用权、坚守底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也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这四个方面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价值准则和理念,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清正廉洁价值观体系。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战略部署中,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等价值理念,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传统道德学说以新的内容,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二、强化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清正廉洁价值观的形成基础
清正廉洁价值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党建理论和道德学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理念的创新发展。
(一)清正廉洁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以民为本、尚俭去奢、少私寡欲、见利思义、守本真心、断恶修善等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蕴含着崇廉尚廉的价值追求,涉及治国、为官、修身等方面。古代政治家把廉洁与社稷兴衰相结合,强调“廉”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维度。《管子》语曰:“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清廉,也是为官者的标准和底线。西周考核官员政绩的六项内容为“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突出“廉”的重要性。《三国志》说:“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所谓“清”即清廉、廉洁,这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放在首位。古人还称:“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为官者只要具有公平、廉洁的操守就不怕别人指责、攻击。至于修身处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注重道德自律,强调廉洁自律、廉洁奉公。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以加强廉洁修养和清廉品质为道德基本准则。明代人洪应明说:“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清正廉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培育和弘扬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以及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清正廉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中蕴含的丰富政治学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价值观的思想根基。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做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宣言》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只有“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由此说明,无产阶级没有物质至上的特性,本身是大公无私、为民谋利的。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更将无产阶级的这些基本特质内化为共产党员的价值信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谋取任何私利。其次,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防止公职人员腐化、公仆变成“私仆”的方法。一是对公职人员实行普选制,由人民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社会公仆。马克思明确指出,“用等级授职制代替普选制是根本违背公社的精神的”。二是实行广泛、严格的监督制度,防止国家政权的异化。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成立群众监察委员会、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途径,使国家的政府公职人员经常“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实现真正的负责制。三是对公职人员实行罢免制,对那些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机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罢免、撤换甚至逮捕。“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以保证人民对“公仆”进行有效的监督。四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证权力的掌握者保持公仆本色。马克思明确指出,“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为了防止公职人员将权力变成“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采取废除高薪、反对特权等一系列措施来使公职人员保持劳动者本色。
(三)清正廉洁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念的继承和发展。纵观百余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并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推动党员干部形成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即明确提出,党的纲领就是铲除私有财产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谋取任何私利,这也成为党员干部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站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7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