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忻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市政府履职的起始之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超预期因素影响,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一个牵引、六大突破”总体工作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积极稳妥应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精准落实国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顶压前行,加劲发力,GDP突破15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总量与增速均实现历史性突破。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雄忻高铁、滹沱河供水、山西大水网第二横忻州水网连通工程及繁五高速控制性工程等一批战略性项目顺利开工,国道108线改建、集大原高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开展线上“云签约”招商活动,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312亿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项目63个,额度41.86亿元。6个项目获得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2.1亿元,同比增长7.0%。助企纾困有力有效。开展“送政策上门,找企业服务”活动,推进金融纾困惠企十项行动,累计减税退税降费及增加现金流126.16亿元,惠及企业和市场主体6.4万余户;普惠小微贷款增加33.71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56万户。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1.15万户,担保业务规模近40亿元,同比增长77%以上。落实省促进服务业61条措施,出台74条配套措施,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消费提振成效明显。实施消费提质扩容升级行动,开展线上专题促销活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8%。安排财政资金1.6亿元,接续实施“晋情消费·乐购忻州”系列促消费活动,杠杆率达10倍以上。制定实施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36条措施,累计发放临时购房补助和契税补贴776.22万元,预计还将发放约5627万元,忻州城区商品房网签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05%。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态势强劲。聚焦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加强煤矿产能核增和绿色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97.47%,原煤产量达到13726.34万吨,同比增长25.35%,增幅全省第一。超额完成能源保供任务。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华润宁武2×35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投产,山煤河曲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有序推进,9个“光伏+储能”、8个风电扩容、3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新增电力装机75.62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5.8%。成功承办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论坛。着力推动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定襄法兰、代州黄酒2个专业镇进入全省首批10大省级专业镇行列。成功举办代州黄酒发展论坛和黄酒文化节。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链,确定链主企业15户、链核企业30户,加快市级8条重点产业链打造,省级“链核”企业云海镁业二期项目开工建设,“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岢岚电子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山西新能汇通双碳产业园、同德科创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三峡集团忻州10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开工。五台西龙池二期、代县黄草院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梯次推进。启动编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太忻数据流量谷正式揭牌,登记注册企业50家、入驻24家。农业产业特优发展成果丰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44.8万亩、粮食产量40.3亿斤,双双再创历史新高。9个农产品入选“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03%。全市特优农产品基地入选“山西供深基地”数全省第一。五寨、繁峙2县建成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7万亩。静乐藜麦获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2年“气候好产品”称号。“中国杂粮之都”有机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开工建设,忻州市杂粮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申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繁峙县大营镇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研讨观摩会、全省加工型马铃薯基地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等6个省部级会议在忻召开。开展“忻州杂粮走进雄安”“忻州杂粮走进国家机关食堂”等系列活动,忻州特优农产品知名度得到提升。承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签订农产品订单2.16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收入翻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受到农业农村部表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重点旅游景区“1+4”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有序实施,新增***级景区9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云中河温泉康养旅游、忻州古城四期、五台山台怀古街、清凉湾康养4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忻州古城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成功举办首届山西五寨夏季康养峰会暨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偏关县被确定为省级“农林文旅康”示范县。开展低级别文物资源调查4310处,完成文物核查169项,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秀容书院博物馆成为全市第四座非国有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加强。
(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有效激发。重点改革成效明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53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被评为“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率先在全省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开展省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原平市、代县、岢岚县入选全省市县转型综改牵引性改革试点。开发区改革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深入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推进,开发区承诺制试点项目占比100%,“标准地”宗数占工业用地出让宗数98.11%。五寨现代农业、偏关生态文化旅游2个示范区获批省级开发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全省首批中小产业园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5家,149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同德化工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山西恒跃锻造与太原理工大学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并被成功认定为省高端法兰及锻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级8大产业链15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忻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四)优化区域规划布局,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坚持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片区建设强势起步。秀容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33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有序实施,“太忻号”城际动车开行,五台陆港铁路专用线接轨联通,全长55公里的太忻大道、东环路、忻原大道建成通车。聚焦全省“2+5+N”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和“8+6”产业链条,注重与京津冀、雄安新区产业对接,加强与太原产业协同,产城融合持续深化,产业生态加快构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创建3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新改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764公里,改建“四好农村路”522公里。统筹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务实推进,“六乱整治”持续深化,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规划布局有效构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问题排查整改、产业就业促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工作三个“专项行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4.1%。河曲县“力促搬迁群众安居”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工作会议在忻召开,“忻州经验”走向全国。
(五)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强化63条要素服务措施保障,形成144项任务清单,构建“清单管理、定期调度、工作通报、督查督办、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工作闭环机制,全面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46万户,净增率24.4%;涉税市场主体达到9.48万户,同比增长26.34%,位居全省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坚持以“放管服”改革实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对标“三无”“三可”要求,在全省率先出台落实“五有套餐”配套实施方案。“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深化,审批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压减43%、75%和70%。“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累计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4.4万余件,惠及企业4万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推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电子证照205个,全省排名第三。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开展评价事项630万件,好评率100%。
(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保障有力。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先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市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384余万元。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11个,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1万人。制定“忻州月嫂”等劳务品牌地方标准,“繁峙绣娘”获批省级劳务品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8%。保障救助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34%。农村低保每人每月提标30元。以每人1500元标准,向登记在册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员发放“爱心消费券”。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红十字等事业持续发展。民生事业稳步推进。持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供给,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启动实施高考改革,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提高3.52%,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创历史最高水平。忻州现代康养职业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市二甲医院全部建立中医康复科和特色健康管理中心,太原、忻州两市区域内异地就医备案(转诊)手续全面取消。4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建成投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4%。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七)着力防风险保安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疫情防控坚决有力。坚持科学精准、高效有力,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迅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转段。统筹医疗资源整合利用和科学配置,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深化落实安全生产“543”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安全监管责任制,开展“四牌一卡两栏”工作,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7%、16.36%。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向纵深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7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28.8%,降幅全省第一。高标准完成营造林71.34万亩。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成效显著。国家黄河流域警示片披露问题完成整改验收。五寨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风险防范精准有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完成年度任务的165%。忻州农商行风险化解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稳妥处置个别出险房企项目逾期交付风险。落实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接访下访制度,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严防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宗教、司法、人防、统计等工作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八)树牢狠抓落实导向,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持续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强化能力建设,政府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建设,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41件省人大和省政协建议提案、232件市人大代表建议、40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筑牢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防线,做到廉洁奉公、笃行不怠。坚持节用裕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市本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3.3%。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13710”督办机制,全市政府系统形成心无旁骛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经历令人难忘,奋进彰显勇毅。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忻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及省驻忻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忻州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效益、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提高产业链质量等重点工作仍需持续深化;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足,县城功能与品质亟待提升,乡村振兴任务繁重;人民群众在教育发展、医疗服务、就业增收、养老托育、住房保障等方面仍有很多期待和需求;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能力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本着对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盼。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引深、创造性落实市委“一个牵引、六大突破”的总体部署,紧扣“11353”工作部署,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忻州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产业转型主攻方向,提升产业融合集聚效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能源产业转型。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金能煤业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力争完成河曲黄柏煤矿新建项目核准,推动神达万鑫安平、神池宏远、山西焦煤正仁3个煤矿建设项目重新开工。推进12个智能采掘工作面建设,加快5G智慧矿山和生产矿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静乐天安、汾源和原平龙宫三座煤矿保水开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先进产能释放,持续提高先进产能占比,确保煤炭产量稳定在1.3亿吨以上。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完成电煤稳价保供任务。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发展新型煤化工,完成4.3米捣固焦炉拆除,推动忻府禹王、岢岚鑫宇焦化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支持原平市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支持宁武煤炭环保科技物流园区和商贸服务园区建设。推进煤电产业联动发展,支持煤炭企业以坑口电站方式,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先进高效煤电机组。稳妥推进煤电项目“上大压小”,谋划布局宁武北辛窑、原平同华二期、国能河曲电厂三期、华润宁武4个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少排放煤电机组,加快推进山煤河曲发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清洁能源优化组合,因地制宜布局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加快推进五台西龙池二期、代县黄草院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推动偏关万家寨等6个抽水蓄能项目列为国家中长期规划重点实施项目。实现9个保障性并网光伏项目和18个新能源产业发展风电、光伏项目如期并网,确保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7%。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产上储,提升煤层气勘探抽采力度,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紧跟全省风电光伏五大基地建设步伐,推进晋北风光火储一体化、忻朔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两大基地建设。开工建设500千伏忻州北输变电、神池新能源汇集站和山煤河曲电厂送出工程。推动太忻一体化绿色能源基地建设,打好绿色能源“优势牌”。开展“风光水火储+智慧管控”一体化项目示范,优化电网运行调节,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水平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促进各类资源协调开发、科学配置,在量的增长和质的突破中走出忻州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聚焦全省制造业振兴“229”工程实施,依托传统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统筹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继续扩大工业互联网在法兰、煤机、钢铁等重点行业的覆盖面。发挥繁峙华茂、山西天宝、山西恒跃集团等重点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制造业数实融合进程。加大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发挥省市技改资金撬动作用,提高原材料产业精深加工能力,推动涉铁企业向涵盖采矿、选矿、球团、炼铁、铸造、机加等生产环节的矿冶铸机智能制造总装一体化发展,实现重点产品由零部件向核心部件、普通铸锻件向精密铸锻造转变。大力扶持中兴铸业等重点项目,保障五台云海镁业项目建设,形成从矿石开采到冶炼、合金、压铸、加工和回收的全产业链。加强废钢铁、废铝、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支持繁峙县建设百万吨级再生铝产业园。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链式集聚提升,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开辟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全面提升铝镁精深加工、高端锻造、煤机装备、特色食品4条具有发展基础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带动能级;培育发展新兴数字、新材料、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煤化工4条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链;做精做专硅材料、蓝宝石、通用航空等潜力产业。支持岢岚县启动航天科技产业园。发挥市场力量,优化产业生态,推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抢抓全省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政策机遇,做优做强旅游品牌,推动五台山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推进雁门关、老牛湾、忻州古城等重点景区扩容提质。加强区域间文化和旅游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推进芦芽山景区整体开发,打造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区。对标全省龙头景区“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深化“1+4”重点旅游景区打造,加大河曲罗圈堡—娘娘滩、繁峙憨山等景点开发力度。持续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忻州段)建设。加快推进忻州长城博物馆、数字五台山景区、清凉湾康养等重点项目建设。整合优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