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新征程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之后,围绕这个新概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理论范畴之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重要理论指引。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新征程的高质量发展。
一、系统理解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全面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一是从系统论角度来认识新质生产力。深刻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从系统论角度来理解新质生产力。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系统,从系统论角度看,一个系统可从“要素——结构——功能”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生产力系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工具)、劳动对象要素组成,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组合(如生产单元、企业、产业等)存在,具有改造和利用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功能的有机整体。不同时代,生产力系统要素内涵变化以及生产力要素组合结构的不同,都将推动形成那个时代的现实生产力,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新质生产力系统,是当代的生产力系统,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劳动对象要素组成,这些新型要素的“新型”内涵主要是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趋势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生产力要素发生的质的变化。新型劳动者代表现代劳动力的转变,是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通常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强的学习能力,不仅掌握传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工作环境,具备跨界融合的综合能力。新型劳动工具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机器人、物联网、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新型劳动工具迭代涌现,这些新型劳动工具的创新使用必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新型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海量数据和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从而催生成为新型劳动对象。
二是新型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在产业层面表现为新型要素优化组合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新业态等蓬勃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物质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从低端迈向高端,各产业之间高效循环,具有现代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系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应当是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和要求。
三是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其体现为新型生产要素和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带来的生产能力提升和效率改善,体现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内在统一地把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安全发展。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功能取向上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体现的是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发展具有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需要、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这样的特性,具有这五方面特性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通过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形成新质生产力理论,这为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生产力理论基础。从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出发,新质生产力具有五方面特性。
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创新是第一动力、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居首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生产力是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创新能力及其构成创新能力的要素的发展,这意味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是其关键的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创新发挥主导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演化过程中,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为基本特征的新科技正在推进传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发生质的变革。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结构协调平衡。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求学会“弹钢琴”、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强调发展要素要优化组合、发展结构要平衡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理念要求其产业结构承载和区域结构布局要注重平衡协调。一方面,从新质生产力产业载体上看,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注意把握产业体系的完备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协同,在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传统产业和产业链上,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从新质生产力区域布局看,要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优化重大新质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要的理论论断,是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内涵。发展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要求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度重视自然资本增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形成和完善绿色低碳供应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永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全球范围开放融合、互联互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催生万物互联社会的加速到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全球化特征愈发鲜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开放中不断拓宽生产力要素系统边界,支撑生产力结构系统的升级,并驱动其生产力功能系统的整体协调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共享包容。作为生产力的最新形态,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是要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体现人本导向,追求的是人的价值实现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数字化的趋势下,要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内在统一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一方面,努力实现新质生产力关键技术领域创新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积极预防和消除城乡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基础设施鸿沟,推动数字技术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最大程度地扩散应用,使数字经济红利尽可能广泛惠及社会大众。
三、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及改革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结构变迁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在供给层面,劳动力数量加速下降,对经济潜在增速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而我国创新能力、创新投入和创新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需求层面,外需占比下降、内需结构失衡问题凸显,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出迫切要求,同时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也潜藏着新的收入分配问题。这一切都要求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一是从供给角度看,随着1962~1975年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陆续步入退休年龄,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加速下降,而且下降速度高于美国和欧盟,也高于已经深度老龄化的日本。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推算出我国2021年—2035年每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到203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至7.5亿人,较2020年减少近9000万人。
二是从需求侧结构看,我国外需占比下降是必然趋势,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尤其是政府主导的物质资本投资也难以持续。无论是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直接改善人民福祉看,还是从发展可持续性要求看,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占比,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需求侧的重大任务要求。而提高居民消费占比,关键是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三是从经济治理角度看,“逆全球化”给内在统一把握开放发展与安全发展提出新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尤其是要实现产业发展政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6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