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党课: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同志们:
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发展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伟大建党精神的诞生,同时也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正式启航。百余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地成功探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理论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为何”能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科学理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源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虽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思想深刻,在鼓舞指导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历史穿透性、影响覆盖性和效能持久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实的力量保障和根本的价值遵循。
(一)科学的理论指导。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鼓舞下,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何以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何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发展、成效显著,“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产物,其生动体现了党对真理和理想的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的充分担当、对唯物史观斗争思想的灵活运用和对人民群众观的生动践行。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在“学马、用马”中分析、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现实难题,同时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用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发扬斗争精神,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在观察社会发展变化,分析、把握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变革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加强自身纪律建设、严明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的政治权威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并矢志不渝地努力践行,以“刮骨疗毒”“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态度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提高自身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推进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坚决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内涵。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理论之源,从中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汲取优秀的理论品质和奋进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发展。
(二)坚实的力量保障。“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敢拼敢闯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和敢作敢为的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质之基,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力量保障。回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坎坷常有、荆棘密布,既有来自国内的风险,也有来自国际的挑战;既有人为原因造成的祸乱,也有大自然带来的灾难;既有来自经济方面的挑战,也有来自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挑战;既有涉及国家主权的威胁,也有涉及人民安全、经济发展的威胁。因此,风险与挑战贯穿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发展历程的始终、遍布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方方面面,“斗争”与“牺牲”也必然常伴风险挑战左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英勇无畏的拼搏精神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才能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和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才能在新中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生产力,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基本制度基础;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主动作为的实干精神和反躬内省的自省精神,才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抓住机遇,不走封建僵化的老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铺就康庄大道。
(三)根本的价值遵循。“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坚持的性质宗旨。伟大建党精神内蕴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人民至上、人民中心、人民立场、人民目的、人民动力的根本价值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之中,为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维护、保障和发展人民利益作为现代化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民幸福作为现代化建设和探索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心任务,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解决了“两对矛盾”,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提出实施三大改造、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着力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社会局面,解决了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中心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时期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确立“三步走”总体战略部署等,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历史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回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是黑暗中摸索、砥砺中前行的奋斗历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发展和形成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基本的制度基础、坚实的物质保障和优渥的发展环境。
(一)挽救中华民族于侵略压迫: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创造根本的社会条件。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和黑暗史,也是一部斗争史和探索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儿女任人欺辱、中华民族任人压迫。此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陷入了沉重的民族苦难。面对内忧外患的悲惨局面,为抵御外来侵略、摆脱民族压迫,无数仁人志士开展救亡图存运动,经过数次的尝试和摸索,都因“水土不服”而以失败告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在“轰开”俄国封建统治“牢笼”的同时也“惊醒”了无数迷茫的中国人。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南下”,无数有识之士和知识分子纷纷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浪潮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5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