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探索与分析
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其意识形态安全关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总书记指出:“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是指,在应对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过程中,高校为提升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治理效能,积极构建含风险研判、评估、防范、处置等为一体的体制机制。基于此,高校要善于科学谋划攻防策略,把握发展机遇和节点,不断探索破解难题的体制机制,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安全防御阻击战,积极为自身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1.战略定位:建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是办好社会主义高校的必然要求建构风险防范机制: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巩固与否,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是守好思想政治防线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汇聚着多元思潮与文化,为师生群体的思维碰撞、知识共享、价值观念传播提供了场地和平台。与此同时,异质的文化思潮也侵蚀着师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守“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政治意识、底线意识和阵地意识”,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如何防御意识形态风险,抵制腐朽和落后文化对师生群体思想上的侵蚀,高校须牢牢构建起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发挥其筛选和过滤功能,及时有效地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及时的识别,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从而在源头上阻止非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场域内蔓延生长。
建构风险防范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要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校必须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在高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职责使命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导向和重塑作用至关重要,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规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方向,重塑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阵地,也是多元文化思潮交锋交融的前沿阵地,更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争夺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如果高校对此自由放任、不加以监管防控,任由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占据舆论高地,排挤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出现歪曲乱像,这将严重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基于此,高校要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诉求,构建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体制,开展常态化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建设,创新开展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青春智慧与才干。
建构风险防范机制: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与方向,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也是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能有效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汇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转型发展、改革攻坚期,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并据此来选择和评判意识形态。这种情况在高校也不例外。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多元利益诉求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而多元价值观则冲击和侵蚀着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内外部环境,要在变中求稳,在稳中前行,离不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而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一些诸如教育实效性不强、教育模式单一、风险防范意识缺乏等弊病。基于此,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必须要管控好意识形态各领域,有效规避风险,壮大主流舆论,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现状透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点样态剖析
风险点样态表现:岗位责任意识不强
研究发现,高校一些部门对意识形态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很好地运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来看待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及苗头。基层党组织没有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业务工作轻视意识形态工作,不能很好地将意识形态工作有机融入到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育人等各环节。基层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整体部署和常态化研判力度不够,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突发意识形态舆情危机时,较多呈现出疲软和被动状态,缺乏对突发舆情事件应有的分析研判、协调处置,致使官方通报往往滞后于舆情的扩散。“一些部门单位负责人承担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和教师“四个意识”认识不足,重业务轻意识形态工作现象仍较大程度地存在于高校内部中。他们没有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政治辨别力和敏锐力,面对舆情反应迟钝,丧失了处理舆情的最佳时机而最终酿成事端。
风险点样态表现:阵地管理不规范
守好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是新时期高校巩固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调研中发现,苏北地区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乏力,阵地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与区域划分较为模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阵地管理不到位,“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落实不够严格,金课建设力度和覆盖面不够,教学方法创新力度不够。同时,课程思政建设相对比较薄弱,部分专业课程深挖思政育人元素力度不够;传统宣传阵地建设存在不足,舆论宣传出现边缘化风险;讲座、论坛等严格审查把关力度不够;涉外办学、交流合作、接受境外基金资助等管理需要加强,校园新闻媒体宣传阵地监督审查不完善,重点人群常态化教育管理力度不够;校园网络空间管理有待加强,有些高校尚未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网评员队伍等。这表明,高校在防范意识形态风险上还存在不少漏洞,需要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
风险点样态表现: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
机制是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要想常态化地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从机制实际运行的角度来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包含风险潜伏、累积、爆发、消隐等在内的动态复杂过程。每一过程处置不当都将导致意识形态防范“全盘皆输”。调研发现,部分苏北高校在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上存在风险隐患,兼具风险研判、评估、应急、处置等为一体的防范化解机制体制尚未健全完善,不能将体制优势更好地转化为防控治理效能。主要表现在,组织有力、协调各方的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组尚未健全,落实定期分析研判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和联席会制度不完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月评制度不规范,学校意识形态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5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