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课: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2023年9月,***总书记赴黑龙江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为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谋划,我们要用系统思维全面理解把握这一新概念蕴含的深邃逻辑,在不同层面采取针对性举措,合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能力,构成了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根基,是推进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传统的经济增长依赖大规模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即通过各类经济要素的投入推动发展。与此相对,新质生产力之“新”指向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等引领的生产力变革;新质生产力之“质”指向物质、质量、本质、品质,凸显了发展质量的重要地位。新质生产力不仅涵盖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还强调了高效率和高品质的重要性。这种生产力的变革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主要由科技创新推动,以高新技术的应用、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特征,代表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生产时代,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与传统质态生产力相比较,新质生产力的新性质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新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的能动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新劳动者需要有知识化和专业化创新能力,掌握必要的高新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驱动高新科技化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信息化、数字化推动下,新劳动者接受了远超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教育和训练,高技能人才、大学生、研究生成为新劳动者的主体。二是新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人类活动对象化发展的产物,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人类劳动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体现为传统劳动对象的数智化,同时又出现了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数据等新的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资料(劳动工具)。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发展,传统劳动资料与数智化劳动资料融合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传统机械为主的生产工具发生颠覆性变化,实现数智化升级。大工业时代的劳动过程向平台化、生态化、共享化、远程化生产协作转变,促进了生产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产供销、服务和消费一体化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能和效益。在生产力三大要素都发生质变的背景下,生产力本身自然会跃升到新质阶段。这类内在新性质决定了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创新性、高虚拟性、高流动性、强渗透性、高协同性、高价值性的外在特征。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认为,***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以高新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发展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生产力新形态。***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是***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为我们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
    (一)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的历史必然性。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为新型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数量基础。面对全球百年未遇的巨大变革,经济领域新型生产力的出现,顺应了宏观趋势和逻辑的自然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了巨大的量的积累,正在发生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型升级,这种转型升级包括量变和质变,因此涌现出新质和新质生产力。1979—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奇迹。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高速增长使我国实现了由温饱不足、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同时,新征程上我国需要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由两个“十五年”战略目标内在规定的,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使此前生产力的规模增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体现出对“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回应。新质生产力将科技创新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力形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对生产要素融合的统领性作用,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
(二)新时代发展理念的一脉相承性。发展理念是对发展的本质性认识,对发展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继承党的发展观的基础上,于2014年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从“经济新常态”和“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及“新质生产力”,这一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4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