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化守民心

文化守民心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24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文化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篇章,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而言,***文化思想兼具世界观与方法论意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内涵丰富、贯通古今,既赋予我们从文化文明高度看待道路、理论、制度必然性的视野,也提供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治理资源,从文化维度“知民情”、“应民意”、“聚民心”的方法。
    数千年来,中国百姓饮四渎水、行五岳间、披日月星、读风雅颂,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中国百姓独特的政治理想、伦理观念、文化心理、情感趣味、价值理念、审美取向。从这个意义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相结合,就是同民众选择和意愿相结合。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中,需要我们浚通文化的源头活水、体贴群众的所思所求、实现价值的长滋久养,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随文化之流深入人心,从而通过深度把握社会治理中的文化维度以守住民心,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在文化意义上“知民情所在”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在这条坚实、宽厚的河床上,中国人形成的生活方式、创造的精神财富,经过长期积淀和淘洗,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理念,于春种秋收中成就礼仪之大、在昼耘夜绩中创造服章之美。在一定意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抽象表达,是其所思所想所愿的历史凝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重要实践指向是与群众的意愿相结合,在文化层面察民情、晓民愿、知民忧,提高新闻宣传、文艺创作、文化传承、道德引领等工作质量效能。
    文化传统中有百姓的亲情。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特征,在现代国家形态、现代法治体系建立之后仍深刻影响着基层群众的政治理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很多案例表明,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帮扶,注重发挥文化浸润人心、拉近感情、增进认同的作用,如把扶贫车间当作“家庭作坊”、把帮扶关系看作亲情关系等,更能够获得百姓的心理认同,也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提示我们,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以礼敬的态度,充分挖掘、善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群众更加满意、更易接受的方式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传统中有百姓的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鲜明的道德特征,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这些思想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滋养着中国百姓的价值观念。梳理观察近年来的新闻热搜可见,虽然社交媒体上不免存在多种观念冲突、多种价值判断标准,但在具体事件中能够形成压倒性声浪的,往往是中国百姓朴素的伦理观、正义观,最终实现了道德评判与司法公正的合拍。这提示我们,在新闻报道工作中要把握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情感指向,深刻理解民情民愿民意,注意以主流价值观兼容、涵化、提升传统的朴素价值理念,将之更好运用到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
    文化传统中有百姓的审美。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日益坚定、文化主体性的不断强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表达逐渐丰富,中国百姓的审美基因、文化基因进一步被激发。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亮相,迅速“破圈”;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自从推出,屡登“热搜”;三星堆、良渚遗址考古每次“上新”,都能引发社交媒体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中华美学在年轻群体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审美正在转化成为引导性的价值力量。比如,经过“国风”审美淘洗,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网络游戏、动漫、网络文学等,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学习笙、琵琶、二胡、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在年轻人中已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这提示我们,在文艺工作中把握“传统”与“时尚”的张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的包容性眼光看待“新”,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包容“异”,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可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二、在文化意义上“应民意作为”
“共产党打江山、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27144.html